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我听《梨花又开放》  (第2/2页)
曲要想达到萦绕不绝的效果,必须要采用的手法,或者说,一个旋律要想得到听者的认可,需要要依靠反覆演唱,反覆不是一首好旋律的充分条件,但是必要条件。    这段旋律如果按文本语意来分,应该分在    给我幸福的故乡    永生难忘    Oh~永生永世不能忘    即前面讲故事,後面抒发感情。但是,按照旋律来分,应该是,    忘不了故乡    年年梨花放    染白了山岗    我的小村庄    mama坐在梨树下    纺车嗡嗡响    我爬上梨树枝    闻那梨花香    摇摇洁白的树枝    花雨满天飞扬    落在mama头上    飘在纺车上    1    给我幸福的故乡    永生难忘    Oh~永生永世不能忘    前面是娓娓道来,轻轻哼唱,从「摇摇洁白的树枝」起,声量拔高放开,算作副歌。「副歌」这个词,我是从一些音乐介绍中看到的,字面意思好像是歌曲中不重要的部分,「副」在中文语境中,相对「主」,表示次要、附带的意思,但是在歌曲中,副歌是最重要的部分,是一首歌最有标志X的部分。一首歌曲的旋律好不好,主要就是看副歌好不好。前面说旋律需要重复,重复对副歌尤其重要,如果一般旋律重复2次、3次,那麽副歌可以重复4次、5次,有的歌曲全靠副歌的不停的重复,b如风靡学生时代的《第一支舞》。副歌通常放在音乐的後半部分,副歌之前的「主歌」往往是为引出副歌作铺陈,主歌可以平平常常,重在把需要的故事背景交代清楚,这个时候的旋律不需要复杂,便於文字的清晰陈述。但是,副歌必须要异峰突起,力求给听者冲击力,不但要音量高、洪量,还需要新奇、不落俗套,当然,无论是高还是新奇,都是为美服务。这里的因果关系是,因为它的美,所以可以很高、很宏亮地表达,它的新奇给美加分,相反,如果本身不美,很高、很宏亮地表达,还有新奇都反尔放大了丑。所以,旋律自身的美还是根本。这首歌的旋律前面部分就不差,到了副歌则极为出sE。    先看它的前面部分,感觉只是一个相似的简单旋律用了四次,开句就很温柔舒缓,彷佛追回遥远的记忆,    忘不了故乡    年年梨花放    染白了山岗    我的小村庄    mama坐在梨树下    1    纺车嗡嗡响    我爬上梨树枝    闻那梨花香    副歌部分,则是一个相似旋律用了两次,    摇摇洁白的树枝    花雨满天飞扬    落在mama头上    飘在纺车上    给我幸福的故乡    永生难忘    1    Oh~永生永世不能忘    可以说全歌的最JiNg彩处就在这段旋律,    摇摇洁白的树枝    花雨满天飞扬    落在mama头上    飘在纺车上    可惜,旋律的优美只能用心T会,无法言语描述。也正因为这种无法言语表达,让我们更醉心於它。这一段,声音提高,吐词进一步放慢,「摇…摇…」两字需要一点爆发力,且拉长许久,因为,我们知道,真要摇动树枝,让树梢的花叶落下,越高的树,越大的树,越要用力,越要慢慢地摇,歌中讲述的是「满天的梨花」,那当然要慢慢地摇。第二句「花雨满天飞扬」也很有特sE,正常的文本断词是「花雨、满天、飞扬」,歌唱中的分隔是「花雨满、天飞扬」,这样的好处是特别突出了「满」,我觉得这一句六个字中「满」带来的意境最美,「满满的母Ai」、「满满的纯洁」、「满满的纯情」。正是如此的「完满」、「完美」,才能顺理成章地引出後面歌者的「永难忘」。最後一句的「上」也拖长很久,彷佛歌者想永久留住那段记忆。後面一段的两句11个字,出现了三个「永」字,且都用了长音,彷佛极短时间里三次强烈撞击听者的心灵,听者不能不感动。稍微总结一下,这首歌的旋律,高高低低,起起伏伏,不断变化,不呆板,且让最悠长、最闪亮的那段旋律和最重要的字、词正好契合。    《梨花又开放》的旋律来自日本歌曲,因幡晃的《夏にありがとう》,填词人是丁小齐,我听不懂日语,所以,听日本原曲觉得旋律很美,但是达不到心灵的感动。顺便说一句,这和乐曲不同,单纯的一段乐曲,b如贝多芬,或者理查德克莱德曼演奏的钢琴曲,没有文字的介入,可以深深触动心灵,一旦有文字介入,如果不能听懂,就会觉得整个音乐不知所云。回到本文主题,我猜想即便我能听懂日语,如果它的内容不是表达怀念故乡、思念母亲,大概也不会如丁小齐的《梨花又开放》打动我,我想再次强调,虽然歌曲的旋律始终是最重要的,但是这首歌的歌词对这首歌的成功,功不可没。首唱者是周峰,其後翻唱者无数,大牌歌星都数不胜数,b如韩红、陈明、林志炫、谭维维、李延亮、许飞、h绮珊等等,但是,相b周峰差距都不小,还是那句话,细细b较各家长短,就是写一篇音乐博士论文也不为过。神奇的是,现在能找到的周峰的版本是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的作品,音质损耗不小,即便如此,仍然是其他翻唱者无法b拟,当年原曲对我们的那份打动有多深,可想而知。翻唱者中,我觉得最好的是一个十一、二岁的小nV孩——邱诗晗,其次是李延亮。    现在尽力分析一点周峰演唱这首歌的特点。周峰在1980年代,大概有10来首歌曲,每首都非常好听,当然,我认为《梨花又开放》是其中最好者。周峰的声音,音sE很亮,音质纯净,吐词清晰,稳定自然,毫无做作台湾的刘文正吐字很清晰,却有些做作,在高音部分很出sE。通常这样的声音容易显得单薄、纤细,甚至有些单调,b如现在b较流行的周深,但是周峰的声音层次感丰富,变声自如,能够在亮sE中不断加入或者cH0U出其他因素,b如稍微的低沈,偶尔的气声、刹那的粗放、一闪而过的叉音等等。另外,周峰的声音还具备独特X,极高的辨识度,其他人模仿不来。要说缺点,在个别字眼上的轻重处理还可以更优,声音稍嫌有点稚nEnG原唱因幡晃的声音就b较成熟,毕竟每种声音的特点都是有得有失、有利有弊,不可能面面具到。我的同坐,他的声音相b周峰更低沈一些,高音部分不够漂亮,但是,我的感觉,似乎更粗广、更浑厚、更自然一些,更深情一点,我已经记忆不起同坐的歌声,只是当年听歌的那份感受还有记忆,如果能够重现他的歌声,在我心目中,我估计能够超越邱诗晗,排在第二位。最後讲一点邱诗晗,她在副歌部分的高音,在保持亮丽的同时,b周峰音量更充沛,持续感也更强。她中间加了一段哼唱「啦啦啦...嗯嗯嗯...姆姆姆...」,充分展示了良好嗓音,增sE不少。缺点也很明显,作为一个孩子,更显稚nEnG,高唱部分出sE,浅Y则不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