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听音乐_我听《童年》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我听《童年》 (第1/2页)

    我听《童年》

    《童年》是经典中的经典,在我心目中排在第一位的华语现代流行歌曲,即大概自1980年代算起的流行歌曲。已经记不清第一次听到、第一次关注的时间了,大概还是高中时期听成方圆唱的,不过当时没有很深的印象,我那时一心向学,对歌曲刻意排斥,耽误几分钟听歌是小事,扰乱专注的心神是大事。随後的日子里,上大学,读研究生,在北京、上海、美国等地四处读书谋生,听到的流行歌曲越来越多,进入我的心灵的也越来越多,不断听到各种各样《童年》的版本,按理一首歌听多了,总会厌倦的,但是,相b很多流行歌曲,《童年》真是越听越有感觉,随着年纪的增加,随着距离「童年」越远,越觉得这首歌在心目中的地位越来越高。

    关於《童年》的创作过程,网上资料多如牛毛,这几乎是罗大佑最早的歌,也可以说是他的成名作和代表作,他成名那麽早,现在也健在,研究他的人很多,他接受的访谈也很多,至今还很活跃,经常主动出来Ga0活动,主动给公众一遍遍演唱、介绍、阐释他的作品,《童年》当然不例外。网上查到的资料,《童年》的首唱者是张艾嘉,在1981年,随後,1982年,就是罗大佑自己的演唱。距今已经2025-1981=44年了。但什麽时候开始创作的,有几种说法,马世芳的说法是1976年,罗大佑自己的说法是1974年,不过他们都说,旋律很快就写好,歌词写了5年,如果按照罗大佑的说法,整首歌应该在1979年就完成,只是在等待演唱者和发表的机会。不管那种说法,这首歌的创作时间都是够长,其实主要长在歌词的创作,这是令人惊讶的,我看到的大多数故事都是一挥而就写出歌词,b如h沾的《狮子山下》、林秋离的《不为谁而作的歌》。他们和罗大佑一样,都是有了曲谱後填词。可见,罗大佑的慢只能说明他非常认真地对待自己的作品。

    歌曲创作,现有词,还是先有曲,应该没有定则。中国大陆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先词後曲,几乎同样有名的《歌唱祖国》先曲後词,80年代传唱一时的《祝酒歌》、《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先词後曲。台湾民歌时代很多歌曲,直接用着名诗人的诗歌来谱曲,也属於先词後曲。不过,就罗大佑而言,尤其他早期的作品,大部分还是先曲後词。我个人b较推崇先曲後词的方式,因为歌曲的第一要素毕竟是旋律,先词後曲,往往限制了作曲的自由度,通常也往往给了谱曲者b较紧迫的时间,那样的旋律很可能是y挤出来的。

    具T到《童年》这首歌,虽然表面上看起来,罗大佑为填词花了5年时间,似乎更重视词,其实不然,可以说从他开始接触音乐起,他就一直在为旋律灵感的到来而厚积薄发。从他的访谈也能证实,罗大佑更重视旋律的创作,好的旋律需要不受任何词的约束而诞生,需要神来之笔、自然天成。罗大佑还提到一首名为《歌》的歌,也是如此。当旋律的一点影子在脑海中闪现,他就要敏锐地抓住它,然後一点点地培育、打磨、等待,终於有一天,觉得非常bAng了,於是,开始想给它配不朽歌词,自己尝试了很长时间,都不满意,直到读到徐志摩翻译的一首诗,恍然大悟,「这是绝配。」我猜想,我们普通人平时脑海中奔来驰往的一些文本句子,而罗大佑这样的音乐人,是用旋律在思考,脑海中交织的是各种旋律,让它们随意、随机地呈现,所以才有时不时的灵光乍现。

    先看《童年》歌词,

    池塘边的榕树上

    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

    C场边的秋千上

    只有蝴蝶停在上面

    黑板上老师的粉笔

    还在拼命叽叽喳喳写个不停

    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

    等待游戏的童年

    福利社里面什麽都有

    就是口袋里没有半毛钱

    诸葛四郎和魔鬼党

    到底谁抢到那支宝剑?

    隔壁班的那个nV孩

    怎麽还没经过我的窗前?

    嘴里的零食手里的漫画

    心里初恋的童年

    总是要等到睡觉前

    才知道功课只做了一点点

    总是要等到考试以後

    才知道该念的书都没有念

    一寸光Y一寸金

    老师说过「寸金难买寸光Y」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

    迷迷糊糊的童年

    没有人知道为什麽

    太yAn总下到山的那一边

    没有人能够告诉我

    山里面有没有住着神仙

    多少的日子里

    总是一个人面对着天空发呆

    就这麽好奇就这麽幻想

    这麽孤单的童年

    yAn光下蜻蜓飞过来

    一片片绿油油的稻田

    水彩蜡笔和万花筒

    画不出天边那一条彩虹

    什麽时候才能像高年级的同学

    有张成熟与长大的脸

    盼望着假期盼望着明天

    盼望长大的童年

    哦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

    盼望长大的童年

    一段旋律重复了5次,配了5段不同的文字,这是b较少见的,通常重复2~3次。可见罗大佑多麽珍Ai和宝贝这段旋律,就像一个孩子捡到了宝藏,要不停地炫耀给众人。这5段内容基本是各自的,分别写出了童年时期5个很具T且普遍的情景。情景一,夏天坐在教室心不在焉地听课。情景二,被福利社中国大陆叫小卖部的东西x1引。情景三,每天不情不愿地写作业到很晚。情景四,孩童时期的好奇和幻想。情景五,盼望长大。我不知道别人如何,对我而言,几乎件件击中我的童年记忆的深处,罗大佑的神奇之处,他似乎是我「肚中蛔虫」,替我说出了埋藏心底的话,还用那麽美的旋律唱出来。

    每个情景的描写手法类似,就是看是随意地堆砌一些典型词藻,b如情景一堆砌了,池塘、榕树、知了、C场、秋千、蝴蝶、黑板、粉笔,这些词藻如何成句并不是很重要,这些句子的顺序也不是很重要,关键是这些词藻要一起呈现出来,童年就是在这样的东想西想、无序忙乱中度过一天天。情景二堆砌了,福利社、口袋没钱、诸葛四郎、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