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监与我_第二十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章 (第1/2页)

    「皇爸爸!」皇帝踏过宁寿门就开始喊。

    「皇爸爸!」皇帝走到院子中央还在喊。

    「皇爸爸!」皇帝迈进宁寿g0ng又继续喊。

    李总管迎上去高声儿说:「奴才给皇上请安,」紧接着低声儿说,「皇上要冷静啊。」

    皇帝哪里冷静得了,他连礼数都不顾了,直接问道:「皇爸爸为何要禁足珍嫔呐?」

    太后不理他:「李总管,皇帝每日几时下朝啊?」

    李总管答道:「回老佛爷,皇上每日午时下朝。」

    太后其实是明知故问:「现在是几时啊?」

    李总管也是心知肚明:「现在是巳时三刻。」

    太后质问:「皇帝为了一个妃子,连朝政都不要啦?」

    皇帝回答:「皇爸爸,千错万错都是儿子的错儿,不关珍嫔的事儿。」

    太后再问:「皇帝知道自己错在何处嘛?」

    皇帝再答:「儿子错在不该私情误国。」

    太后劈头盖脸地说:「误国,我看你是叛国。」

    听到「叛国」两个字儿,皇帝一下子愣住了。刚刚在朝上,他得知宁寿g0ng出了事儿,就急匆匆地赶过来。他以为又是婆媳之间吵架拌嘴。当他看清太后手里拿着的那张连史纸的时候,终於明白了事情的严重X。

    太后骂道:「废八旗,废科举,裁官,裁军,皇帝到底想要g什麽。你去办工厂,修铁路,我都没拦着,可你还嫌不够,你这是要作Si啊。」

    显然,太后还没有骂够:「就算作Si,你也不能拉着国家来陪葬啊。」

    皇帝觉得自己竟被b作那吊Si在煤山上的朱由检,他难得在太后面前据理力争一次:「儿子不是作Si,恰恰相反,儿子是想要国家起Si回生。」

    太后说:「这要是明发上谕,等於得罪天下一半儿人,这是起Si回生呀,还是Si去活来呀。」

    皇帝捉了这话中的漏儿:「得罪天下一半儿人,也就是说还有一半儿有知之士,儿子相信有知就有力量。」

    太后抓住这话中的绊儿:「有知就有力量,可惜无知有更大的力量。」

    他二人的争执被李总管的话打断了:「老佛爷,两位大人来啦。」

    来的不是别人,正是翁同龢大人和文廷式大人。皇帝倒x1了一口凉气儿,他知道太后这是要来个一锅儿端。

    两位大人进殿磕头:「臣给太后请安,给皇上请安。」

    「起来吧,」太后说,「二位是皇帝的师傅,我问你们,何为师者?」

    文大人引经据典:「回太后,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太后似乎就是在等这句话:「那麽,文师傅瞅一瞅,你给皇帝传的这是什麽道,解的又是什麽惑啊。」

    李总管托着那张连史纸来到文大人面前。

    文大人轻轻扫了一眼,看到纸上那四行小楷,他大义凛然地说:「臣给皇上传的乃是救国之道,解的乃是革新之惑。」

    太后问他:「你就不怕你给皇帝指的道儿会致天下大乱,血流成河嘛?」

    文大人义正言辞:「古今中外,凡遇变革,流血牺牲在所难免,阵痛之後,幸则犹可望国富而民强。」

    太后笑他看轻了形势:「你真以为,光凭这些举措,就能救得了大清国啦?」

    文大人则笑太后看轻了自己:「当然不能,因为这些举措还未触及根本。」

    翁大人立即制止他:「文大人!」

    可惜文大人不听劝:「翁大人,话已至此,何不说个痛快。」

    他对太后说:「太后可知,这一份儿仅是初稿儿,那新一稿儿上加了极重要的一条儿。」

    皇帝惊讶道:「文师傅,这,朕为何不知啊?」

    文大人解释给皇帝听:「皇上,修葺房屋时,补梁换柱固然重要,可若不解决地基根本,他日地动山摇,依旧会房倒屋塌呀。」

    太后撺掇说:「看来皇帝也被蒙在鼓里啦,文师傅快给咱说说,要怎样解决这地基根本啊。」

    文大人掷地有声地念出了八个字儿:「君主立宪,求变政T。」

    太后还得再踩踩实:「皇帝可听清楚啦?」

    文大人苦口婆心地劝皇帝:「皇上,众多有识之士请愿,大清国效仿西洋,施行君主立宪,成立议会,放权於民。」

    太后呵斥道:「东西方国情相异,我朝民智未开,若急於放权,你不怕铸成大错嘛。」

    文大人反驳道:「臣以为有些人怕的不是民智未开,而恰恰是民智大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