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管理,一场逆天之旅_结构X拖延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结构X拖延 (第1/2页)

    如果你无论如何就是会拖延,那就心安理得地拖延吧,还有哲学教授帮你背书呢,不怕!

    史丹佛大学的教授约翰˙佩里(JohnPerry,1943-)在他的着作「拖拖拉拉,人生照样JiNg采:史丹佛教授给拖拉人的成功提案」中分享了他自己身为拖拉人的生活点滴。他在网路上分享有关於拖延的文章,其受欢迎的程度远超过他任何一篇和哲学有关的作品;他甚至还为拖拉人创造了一个听起来超厉害的名词「结构X拖延」(structuredprocrastination),让跟他一样的拖拉人可以活得自在开心一点。

    他所陈述的概念并不是要拖拉人从此放弃与拖延奋斗,而是先去接纳自己就是会拖延的本X,转而利用这个特质来过生活。因为那些嚷嚷着自己老是拖延的人,几乎没有人是真的完全没做事的,他们只是做了很多「原先计划以外的事情而已」。

    这让我想起在读研究所的时候,为了学习如何撰写论文,读了毕恒达教授所写的「教授为什麽没告诉我」;书中关於论文撰写的实质建议当然不在话下,而在论文写作本质之外,最让我有深刻共鸣的应该是「第二专长」的部分。

    毕教授提到研究生在不想面对论文的时候,就会跑去做很多别的事,甚至在无意间培养出第二专长来。毕教授说他自己在写论文期间,家里的厕所总是异常地乾净;我还记得自己在写论文的期间,老是Ai看一堆书(b如说教人怎麽写论文的书)就是不写论文;我有一个同学消除论文焦虑的方式是戳羊毛毡,戳到後来,在她当心理师的时候,还在学校开了专门的活动让学生去参加;也曾经有因为论文写不出来而跑来找我谘商的学生(谘商本身也可以逃避写论文啊,好样的),熬到论文终於产出的时候,烤饼乾做蛋糕的技术也变成一流的(结案那次我收到超好吃的手做饼乾),还考虑顺便去考个专业证照好了;另外一个学生则是写论文写到後来差点要转换跑道去旅行社工作,因为她逃避写论文的方式是上网研究旅游相关的事情,跟本科主修一点关系都没有。依照现代风气推测,如果哪天有个学生跟我说他写论文写到最後变成电竞选手我也不会觉得意外了。

    这样说起来,拖延这件事本身似乎在某种程度上带着一些潜能开发的味道;说得保守一点,至少具有某种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调调,只要心态调整一下,心情似乎也就跟着好转起来。

    佩里教授自述他和他太太在史丹佛大学担任宿舍辅导员的时候,每到傍晚,他会丢下满桌的工作(待批改的报告、备课资料、委员会的任务……),跑去宿舍找学生打桌球、和学生聊天,或是就在休闲室看报纸。後来他在学生间赢得了「球桌杀手」的称号,还被公认是学校里极少数愿意花时间和学生相处的好教授,但他一开始的动机其实是为了逃避那些重要的工作。

    所以说,很少人是真的什麽都没做的,只是做了一堆原订计画之外的事情而已,然後因为没做那些本来要做的事情而心情低落;其实换个角度想,事情可能没那麽糟。

    或许你还是会问:「可是那些该做的工作还是没做啊。」脑袋真清楚,没有轻易被我前面的文章乎巄过去。

    这可以分成两个层次来谈,第一个是先前就提过的「真的有那麽急吗?或者没做真的很严重吗?」如果真的有那麽急或那麽严重,早就启动了你贪生怕Si的本能去动作了。佩里教授在这一点上再次用他哲学式的锐利角度为我们突破盲点,他直指「今天能做的事,就不要拖到明天才做」是一句很愚蠢的励志格言,因为如果以午夜十二点为界划分每一天,那麽,根据那句格言的JiNg神,我们每天得不断地工作到午夜十二点才能停止,因为永远都会有「今天能做」的事情啊,岂不是都不用睡觉了?更何况一过午夜十二点,就又开始「新的今天」咧。所以说,马克˙吐温才是对的,「可以拖到後天才做的事,不要明天就开始做。」这才符合人X。那些你老是焦虑却又不去做的事情,可能就是还没Si到临头,还可以放在好几个明天之後再做的事。

    另一个层次是,在前面安慰的话听完之後,如果你还是很想有效率的话,那就利用会拖延这一点,发挥结构X拖延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