鲲鹏之岛 世界观_05.万山岩雕(上一章的参考资料)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5.万山岩雕(上一章的参考资料) (第1/1页)

    一、发现

    高业荣先生在课堂上听闻鲁凯族万山社的学生讲述吃蛇nV人故事以及故事中提到的,藏在深山中的岩雕,於是随万山社原住民引导发现「孤巴察峨Gubatsaeh」与「祖布里里Tsubulili」两座岩雕。

    →之後又陆陆续续发现其他岩雕,「莎娜奇勒娥Sanaginaeh」与「大轧拉乌Dakarau」岩雕群。

    →依据新文化资产保存法定名为「万山岩雕群遗址」,分布於四处,共有十四座岩雕。

    二、简介

    「万山岩雕群遗址」位於高雄市茂林区万头兰山区,鲁凯族万山旧社万斗笼社的传统狩猎区中。

    海拔高度:1375~1380公尺。原始阔叶林,地面布满落叶,有蕨类丛生。

    目前在台湾其他地区尚未发现类似的遗址。刻凿在岩石表面的圈状纹、重圆纹、人形纹、足状纹,及许多无法解释的图形,配合鲁凯族神话故事,在原住民社会中具有特殊历史意涵。

    目前推估岩雕年代距今约500年至1600年前,其确实的创作年代及创作族群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依发现者高业荣老师之定义,T:台湾、K:高雄、M:茂林,而有TKM1-4之名称。

    三、岩雕三谜团

    是谁刻的?什麽时候刻的?为了什麽刻?

    四、吃蛇nV人

    万山旧部落所在的区域本无人居住,是因为先後有五个家族陆续聚集开垦,才形成现在的部落与贵族阶级。

    其中,拉巴乌赖Laba’ui家娶了布农nV子为妻。她烤番薯时会先挖一个坑,将石块以火烧烫後与番薯一起投入,再用土掩埋焖熟。

    她总会趁着家人下田工作时,吹口哨引来大批蛇群,将百步蛇和番薯一起焖熟。在家人返家前,nV子会先以蛇r0U果腹,番薯则留给家人。一天一天下来,家人日渐消瘦,却不清楚原因为何。

    一天,家人趁着nV子去河边取水时掘开土窑,这才发现nV子有吃蛇r0U的恶习。这是家人渐渐消瘦的原因,也是亵渎神灵的行为,家人因此将她放逐出部落。

    临行前,nV子与丈夫约定要在祖布里里Tsubulili和孤巴察峨Gubatsaeh大石相见,就一边吃着蛇r0U,一边吐着蛇骨离开了。那些蛇骨在落地後变成百步蛇,这便是当地蛇类极多的原因。

    nV子抵达约定地後,却迟迟等不到她的丈夫。*那时,大石还像小米糕一样松软,所以她一踩上去就能留下脚印,趴下来就印出了人形。*

    最後,她独自回到位於桃源的布农族部落。

    **内内容还有下方两种版本

    *她念了咒语将自己化为岩雕。*

    *神奇的是,nV子的手一碰到大石,石头表面就变得像小米一样柔软。nV子於是在上面画了许多图案。*

    五、神话分析

    1.奇谈为主,神话、寓言为辅,意念尚未JiNg确,还在口传者不断发会想像改造的阶段。

    2.放逐等於宣告Si刑,交由饥饿或野兽结束其生命。

    3.意在宣扬鲁凯族超自然信仰,百步蛇是神灵、祖灵的化身,灵魂是不灭的。

    4.如故事是真的,岩雕就象徵布农族的超自然信仰,但布农族并无此类艺术记述形式或超自然T系。

    六、岩雕与鲁凯族万山社的关系

    习俗上,经过时必须把岩雕上的落叶败絮清扫乾净,当晚的梦是吉凶的象徵梦占Taisah,除此之外,岩雕不在万山社的宗教仪式占有任何地位。岩雕的名称均指示地形、外观,没特别含意。如:孤巴察峨Gubatsaeh意为上面有花纹的石头。

    →万山社历史与岩雕遗址文化有无法衔接的空白。

    七、参考资料

    万山岩雕:台湾首次发现摩崖艺术之研究。作者/高业荣

    云深不知处:国定万山岩雕群考古遗址查探。作者/许胜发、王雅萱、林惠娟。绘图/王雅萱、林诗庭

    https://heritage.kcg.gov.tw/Wanshan/

    文化部文化资产局/古物遗址组遗址科[112/12/26][万山岩雕群考古遗址]

    此开放资料依政府资料开放授权条款OpenGoverDataLise进行公众释出,使用者於遵守本条款各项规定之前提下,得利用之。

    政府资料开放授权条款:https://data.gov.tw/lise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