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晚了太多年已经没差这几天的得奖感言:《保岛一村》 (第1/1页)
拙作《保岛一村》,於2019年12月中承蒙评审及各位读者的支持,在2019年POPO华文创作大赏幻想组中获得优选。 这是我在2013年东立原创大赛後,睽违六年的获奖。不过不同於上次的获奖,这次的得奖在实质跟象徵意义上,对我个人而言都是重大的突破。 我第一次对写作有兴趣,大概可以追溯到小学五年级。当时因为面临父亲公司倒闭、住家被拍卖、迁居转学、遭到霸凌排挤等等的变故,情绪十分不稳定虽说直到现在,脾气也没好到哪去,当时的班导师?丁老师,鼓励我用书写的方式发泄脾气,所以当时就用便条纸写了几百字的文字,b较像是将自己心中的不满、愤恨拟人化,透过那些的「角sE」表达自身的想法。 还记得当时还将这些便条纸用胶带「装订」成一本小书,书名是《人心》。 当然,时至今日,那东西最後是送给了丁老师,还是我自己把它扔掉了,已经完全没印象了。 国中时,国文作文成绩其实并不好。但被当时的游老师发现有创作的潜能──简单来说就是,考试时注释成语不太会背,但天马行空的幻想还不错。於是鼓励我多读课外书、尝试投稿校内的徵文b赛。 由於首次投稿就登上了校刊,这份初尝的喜悦也让我走上写作投稿的不归路。此後在校内、校外各奖项,、新诗、散文等类别都广泛尝试。高中後在张老师及周老师的指导下,更是积极参与县市级甚至全国X的文学奖,也有幸获得如白先勇老师等文坛前辈的直接讲评。 然而,幸也不幸,即使成绩都不见得很好,但可以说是「每投必中」的得奖率,使我开始有了傲慢与轻率,对於课外读物、文学作品的涉猎越来越狭隘,更糟糕的莫过於在没有经济自主权的那个年龄,「奖金」带给我的动力,远远高於纯粹沉浸於创作的喜悦;也就是在那个时候,与当时的创作同好?深梦,有了歧见;如果不是因为与深梦交流,我大概不会知道「网路」这个当时才开始萌芽的发表平台。然而,在网路平台发表文章,不像参加徵文b赛可以赚取奖金,所以在这块的经营始终没有放在心上。 而与深梦的歧见,莫过於「为自己创作」与「为特定目的创作」之间的落差。 白话点就是:如果没有得奖、没有人,我连写都懒得写。 这大概就是为何我从那个时候开始至今,都不在「圈内」;即使有在关系闹僵前保持交流的深梦,以及这一路上认识的或是在创作上、或是在创作以外都承蒙照顾的晨曦、笨空、Emily跟阿优等,但我依然没有参加创作社团,也没有玩过接龙创作当时盛行的游戏,也鲜少真正跟创作同好交流、分享,甚至在颁奖典礼结束後,没参加後续聚餐就回家继续打电玩。 就是如此地孤僻。 如此地闭门造车。 於是,上了大学之後,脱离了「青少年」这个范畴,开始参加正式的文学b赛後,就是一路的惨败。 如果没有人看,写出来的东西就没有意义。 ──我始终抱持着这样的想法。 所以当颁奖典礼上,常常听到「如果没有作者」等等的感谢词,总是让我很不自在。尤其在大学、研究所以及出国流浪了一趟之後,这样的想法更为深刻。 有观者,创作才有价值。 这跟我开始参加校内外b赛的初衷类似:创造出来的东西,总是要给人看过。如评审。 而那些b赛所能得到的回馈,就是奖金。 随着我心中原本以为的「正规路线」:参加文学奖、出道、成为作家这条路线,在屡次投稿失利後,不得不进行调整与修正: 改写轻。 我给自己的理由是:我想表达的内容,在「正统」文学b赛的评审眼中,都太肤浅了;就像是把防灾宣导贴在消防局里面一样,没有意义。 而且即使得了文学奖,那些稿件通常最终只在特定的刊物上流通。能够被一般读者看到的机率,近乎於零。 所以必须藉由一个当下较流行、较符合我所设定的目标群T;於是改弦易辙,开始尝试创作日系动漫轻。 然後将从那时候开始的投稿失利,归咎於「对该文T不甚熟悉,需要多加练习」,而未曾正视自己在创作这条路上的根本问题: 我是想要写给别人看。但我从来没考虑该怎麽写给别人看。 然而,即使有赖煌灵请支持他的Youtube频道、y骨、饭饭等朋友帮忙看看、提供感想,但缺乏自我提升及与广泛读者的互动,我仍然是按照自己的直觉在创作;心里想的是希望能让更多人看到自己的作品,实际上却依然故我,在自己的象牙塔内继续闭门造车。 直到发现POPO原创这个平台。 也正好赶上了POPO十周年庆同时举行的2019年POPO华文创作大赏。作为歇笔四年後第一次、「改变路线」第十年的参赛投稿,也很幸运地获得了许多读者与同好的回响。 并且也终於获得了肯定。 同时,也证明了自己过去十年的空转。 如果没有人看,写出来的东西就没有意义。 所以就应当了解,该写出怎样的东西,才会有人看。 或是大家究竟想要看什麽样的东西。 正如我一直强调的:因为还有人记得,所以我回来了。 因为还有人看,所以我会继续写。 因为有各位的支持, 我才能在这里继续写作。 2020.02.1600:0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