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第一兵法家_第四百九十三章 第三批练兵开启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九十三章 第三批练兵开启 (第2/4页)

问题恰就在番号这里,要大规模练兵,一下扩到几万人,好多人,根本——不识字!

    哪怕往旗号上只写“第一千二百营”这些简单的数字,可是,对於那些不识字的来说,记忆文字困难相当的大。

    今天拉好了队列,睡一觉明天,半数的人都不记得自己的旗号是啥了。

    然後明天还得费很大功夫拉人。

    李孟羲终於弄明白了,为什麽说,要建立一支强大的军队,得需要高素质的兵员,得需要士卒们普遍识字。

    拿现在识别旗号这最简单的一点,现在义军就没辙了,因为好多人,根本就记不住番号。

    由此,李孟羲觉得,看来扫盲不仅得在战兵中进行,还得在预备兵员中进行。

    队列倒是好练,一月时间,队列勉强能成,但实际军队运行中,士兵要是看不懂旗号,这可没办法像队列训练一样一个月就能让新兵学会认字。

    条件有限,既然文字番号不好用,李孟羲很快想到了解决办法。

    十二生肖旗。

    十二生肖旗是很早时候,李孟羲推演攻守战法时想到的。士卒识字率不太高,城头按区域划分的旗号,支援的士卒到了城头,认不得旗号,也是麻烦。

    故而,索X弃文字不用,用士卒普遍都认识的东西更好。

    普通士卒最熟悉的,还不是青龙白虎四象神兽,而是十二生肖。

    当时想到十二生肖旗之後,李孟羲後来便让人做了一些旗号备用。

    现在军中,做的又大又好的生肖旗,正好备的有。

    令人快速取来生肖旗帜,十二面生肖大旗。

    再一想,新兵教官正好一千二百人,正好百人一面旗,正好合适!就跟早就注定了一样。巧的令人想笑。

    一千二百人,先按十二生肖,百人分一旗。

    鼠旗,百人。

    牛旗,百人。

    虎旗,百人。

    兔旗,百人。

    依次往下,每旗百人。

    然後,每一旗的百人,是一百个新兵教官。

    这一百人,每人领四十,这一百人之中,依然需要有番号区分。

    文字番号不能用。

    如何用其他的标识来区分一百人,李孟羲有为匠营设计旗帜的经验,匠营的旗帜是斧头锯子。

    现在要为新兵设计队旗,他想到的是,用常用物件来作为区分标志。

    b如用碗,b如巴掌,手,筷子,剪刀,等等。

    李孟羲凑够了十个二级标识,分别是,筷子,手,剪刀,竹筒,杨树叶,J蛋,桶,笤帚,盛粮食的斗,秤杆。

    共计十个清晰明了,并且能被所有人容易记忆住的图形。

    这样,二级标识有了。

    如何在一千二百个新兵队中,确定某人所属番号,b如,此人可以是,鼠旗,筷子营,第一队,第二队,第三队,诸如这样。

    旗号系统,李孟羲考虑清楚了,问题来到了後勤这里。

    需要一千二百杆旗号,得立刻着手做。

    跟刘备匆匆商量了下之後,李孟羲去妇孺营去了。

    到妇孺营,李孟羲找到绣娘柳氏,令柳氏赶快安排活计。

    需做旗帜一千二百杆。

    图案李孟羲也给了,一面旗,旗面主要一个大的十二生肖图像,边角分别是筷子,手,剪刀这些。

    也就是,鼠——筷子旗,需要十面,鼠——剪刀旗,需要十面。

    1

    牛——筷子旗,需要十面,牛——剪刀旗,也十面。

    所有的需要纹在旗面上的图案,李孟羲都亲手设计了一下,他画了简图,简洁又明晰。

    一千二百旗面,工作量繁多,万幸是,军中之前为做携行具,特意采买了许多剪刀针线之类的东西。

    剪刀针线什麽的,妇孺营不少。

    当时为做携行具备下的工具,现在仓促作旗,发挥了大用。

    妇孺营在忙碌,帮忙绣旗的人,不下百人。

    至少一百多人有针线。

    李孟羲在中转悠,时不时给出意见。

    “……别绣那麽密的针脚,能看出个大概就成,急着用。”见有g活认真的老实人,一丝不苟小针细线的缝,李孟羲就皱眉。

    最好是,五分钟就绣好一面旗帜,能用就成,好不好无所谓了。

    1

    义军为整军停留的时间只有半天,最多一天。也就是半天一天时间,必须把旗帜做好,不然到明天才做好,明天还得再停一天。

    转着转着又走到一妇人跟前。“找红线缝,麻线不显眼。谁有红线?拿来让她用用。”

    李孟羲在妇孺营忙碌着,跟个监工一样,又像造假的J商一样,人家缝密一点,他不让,人家缝结实一点,他也不让,人家看麻布边儿解了,想包个边,他还不让。

    越简陋越省事,越粗劣就越好。

    妇人们动作麻利,李孟羲还是等的着急,李孟羲觉着,要不乾脆省事,拿毛笔直接画旗面也行。

    然後一想,军中穷的,笔墨还没有针线多,不成,笔墨不够。

    李孟羲在这边是准备旗帜,刘关张几人也在忙碌,他们在忙着选兵员,核查兵员数目。

    所谓的兵员,只是民夫,民夫是从文安县攻城战之後,到破青云山,到破南和灭张宝,到灭张梁,这一串战事之後,所有俘虏到的人力。

    除去未完成招抚流程的张梁部四万,其他六七万,都是後备兵员。

    选拔兵员的过程,纯靠人力一个一个去挑。

    1

    残疾不要,太老不要,妇人只挑够一千六百便不再挑了,因练成的nV兵,就四十人。

    有众多百夫长什长一类的低级军官协助,刘备这边清点忙活的快多了。

    最终,把军中可用人力,全清了一遍之後,挑出的兵员为,三万八千多。

    按一千二百教官,人均领四十新兵算,得三万八千人,人数肯定不够。

    此时,有一个未曾意料到的问题。

    军中有对各类人才着重的遴选,像是铁匠,弓弩匠人,皮革匠人,什麽会骑术的,读书识字的,当过猎户的,身强力壮可为弓弩手的。

    这些各类人才挑选完之後,都是暂时安置在淄重後队放着,这一是方便管理这些人才,二是,也是保护。

    会骑术的骑兵兵员相当珍贵,如果给骑兵兵员发把刀让其当个普通步兵去上阵厮杀,就太浪费了。

    刘备看兵员不够,就想到了淄重队的兵员储备。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