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三章 期年事,世势常变 (第3/3页)
应便接下了照顾解药的工作。现已过四月余,花苞舒展成一层层飞舞的裙裾。 何怜走到门口,便脱下了外衫。 她兴奋地跳进来,邀功道:“成了成了!三皇子又失一猛将!” “哦?”武应转过头,有些诧异地勾勾唇角,“戚将军?你竟然成功了?” “对!就是他!曾经他力大无穷,气势惊人,凭一己之力扭转了太子和三皇子的战局!” “我记得。从那战后,太子元气尽失,李应琛得志,全凭这以一敌百的神人。怎的现在输给你这学艺不精的?” 何怜气得鼻子都皱起了纹路,整张脸胀红:“我也很厉害的好吗!想当年我在师傅手下杀了千人,才有了出师的资格!” 武应唇形微张:“你……杀过千人?那为何最后选择跟随殿下?” 1 “你不也跟随殿下吗?”何怜不屑地撇撇嘴,又无意识地落寞道,“是因为我不杀好人。最后实在吃不起饭了,只有殿下接济了我。” “好人?怎么定义好人?难道戚将军不是好人?” “非也!好坏皆有变数,而我只认定我认定的一瞬息。在我认定的那一刻,无论结果如何,我都会誓死效忠此人。” 武应突然笑了:“意思是,只要你认定是好人,那他就是好人;你认定是坏人,那他就是坏人,这辈子都不会再变,是吗?” 何怜眨眨眼,竟找不出话反驳。 武应朝她近了两步,“那……在你心里,我是好人还是坏人?” 语气痴缠,女人的脸庞突然倒映在何怜的瞳孔里,那有些清冷的五官和糜丽的花相照映,惊得后者失神。 何怜几乎找不到自己的声音:“你……你……” 武应又笑了:“好了,不逗你了。” 何怜这才找回自己的心跳。 1 武应正色道:“戚将军功力大减,保不齐背后有人推波助澜。许是殿下的资源。” “推波助澜?无非是朝堂里那群走狗看谁势力强就倒戈谁罢了!一年了,皇帝没想着回来,他和三皇子朝堂上争来斗去的,改革颁布了好几次,哪条真对百姓有用?”何怜的不屑予以言表,“还不是民不聊生!” “倒也不是毫无用处。官盐买办制兴起了一大批民营商人,极大削弱了李应琛的势力。” 李应琛的手指在案几上点了三下,随即狠狠在案面上划过四道血痕。 “戚将军呢?”他笑着问一属下。 属下匍匐在地抖成了筛糠,一言不发。 “问你呢。”李应琛笑意盈盈,走下台去,指尖鲜血落下几滴。 “戚……戚将军……被暗杀了。属下,去看的时候,只见他面目狰狞,像是中了什么奇毒。” 李应琛四面转了转被冠帽压得僵硬的头颅,挑眉:“奇毒?” “殿下!殿下属下不知啊!戚将军力大无穷,怎会突然暴毙,属下实属不知啊!”那人开始磕响头,一声接一声。 1 李应琛走向他,在逐渐更猛烈的响头中又绕过他,驻足在殿门口。 执掌宫中大半实权的三皇子望着檐上燕子,叹了口气。 戚将军被厚葬了。半年来,宫中大臣死伤众多,众人心知肚明,却无人敢提。有些人主动卸甲归田,一一被拒后,宫内外莫不陷入恐慌。在此关头,暂代宫内实权的三皇子却公开厚葬大臣。 一声唢呐,漫天纸钱,哭喊接踵。 “这是本宫的门客,亦是本宫的恩师!他带领部队镇压过寇贼,夺回过疆土,更重要的是,”三皇子在那龙椅上眼色微沉,莫不是帝王气派,“他奠定了本宫今日的地位。本宫定要厚葬,善待他九族!” 在下的大臣们见他挑明现在的格局,惊得一身冷汗,抬头观测,却见李应琛不动声色,便又将目光移向七皇子。 李晟寒站在殿下,置身事外般地立着。接到视线,只是懒懒抬眼,不再回应。 今日,二人罕见未起任何争执,但明争似乎变为了暗斗。 李晟寒加剧了自己的改革,分封各地权利,提拔忠贤,有人感恩戴德,有人恨之入骨。比以李应琛,则放纵豪绅割据,给流民以房屋和食物,却暗中抬高成本。 “殿下,为何如此?大家皆知,这不是明君之所为。”韩吾执起白棋,意味颇深地看向李应琛。 1 李应琛沉吟片刻,道:“父皇一年未归,书信 中尽夸赞江南风水宜人。近日鲜少来信,许是筹备归来。此关键时分,究竟是做个表面的明君好,还是笼络人心快呢?豪绅渴望财富,流民渴望生命,只要给了这些,剩下的该是民心所向。” 韩吾赞许点头:“确是如此。殿下失了戚将军,若与七皇子起正面争执,怕难以占据上风。” “那本就是个死人堆里杀出来的疯子,杀了林家亲父,又玷污儿子,”李应琛笑笑,眼里却尽是冷漠,“事到关头,又在装什么正人君子?” 韩吾下了最后一颗棋,胜负已定。他起身拱拱手,道“承让。” 李应琛大方一笑,不在意此局输赢,似乎已似皇帝般肚里撑船。 “陛下不日回宫,不知淑妃娘娘可好些了。”韩吾似不经意提起。 李应琛斟茶的手微顿,道:“娘娘福泽深厚,必然会大病痊愈。” 二人相视一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