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我听《故乡的云》  (第2/2页)
苦,一言道尽    那故乡的风那故乡的云——重复,分析同前    为我抹平伤痕——相b前面的「为我抹去伤痕」,旋律稍为加快,没有前面动听    啊......啊......    啊......啊......——这一组纯语气词的似哼似唱,很有节奏,长达25秒,彷佛是拖步回家的沈重步伐,又像是回乡前徘徊犹豫的心情,所谓「近乡情怯」    後面再整T重复一遍,同样的旋律,同样的情感,再堆积一遍,听者的感受不觉得是重复,而是加深。    稍为总结,全曲有两个ga0cHa0,「归来吧,归来哟」和「那故乡的风,那故乡的云」,放声大喊,无论音高音大到什麽地步,始终结实饱满,有矗立山峰,对着群山大喊,群山报以回声,久久不散之感。最好听的两个字是「抹去」,其次「却」、「空空」、「我已是」、「微风」、「芬芳」、「酸楚的泪」等等。总之,这些点睛之笔遍布整首歌的每一句、每一处,处处JiNg彩,句句好听。    稍为b较一下,文章和费翔的不同,费翔是堂堂正正、稳稳当当、大气地唱,唱得气势磅礴,如长江h河,滔滔奔流。文章的普通话没有费翔标准,声音没有费翔厚实,气息稍为有点颤,尾音有点飘,似乎也不讲演唱技巧,更加原生态,更接地气,但是声音音质的变化幅度b费翔大、b费翔丰富,有些地方即兴发挥,有天然奇趣之感,犹如阵出「奇兵」,猛不防地钻进心灵深处,尤其T现在那两个ga0cHa0部分。整首歌有3组6处,「归来吧,归来哟」,文章每次都唱出了些许不同,费翔处处一致,保持同样JiNg彩,文章则各有韵味。但总T而言,文章的音量明显不及费翔充沛,尤其在两处ga0cHa0的高音部分,情感不及费翔饱满,节奏感、力量感都不及费翔,费翔唱出了那种跨越时空、万里召唤的气势,是唱给全世界听的,文章则更像唱给自己,或者故乡的一小群至亲故人。有意思的是,费翔、文章,这几十年来,都在很多场合,很多次演唱这首歌。费翔基本始终如一当然,我觉得还是1987年春晚的版本最佳,当时费翔27岁,处於男X的h金时间。再加上春晚面向全国直播的氛围,对歌者情绪的激发。,始终是哀而不伤、伤而不痛的风格。文章则喜欢尝试各种唱法,每次都有些不同,随着年龄增加,b较近的一些版本,声音尤显低沉,略带沙哑,加入了一点嘶喊,给这首歌带来一点撕心裂肺的痛感。    这首歌打动我有好几层情感。首先,那时我家和邻居都已有孩子刚刚离家上大学,都是从小和自己一起长大的人,而我自己,也即将告别故乡,远赴b他们还远的、几千公里之外的大学。对於从小到大几乎没有离开过老家那个方圆1、2公里小城的我,每年春节回去一趟距离10公里左右的父亲老家对於家里几乎一辈子都待在老家县域的父母亲戚,我知道对彼此而言这都是一次重大的告别,我从小接受的中国传统教育,要Ai故乡、念故乡,基本已经融於血脉,化为本能,也成为自己的一生标签,一种牵挂。    第二层意思,这首歌还描述了一个悲情故事,分析文本结构,可以看到一个大致的情节,先是故乡的云通过风向歌者发出回家的呼唤,然後歌者踏上归乡的路,一路艰辛,从脚步沈重,到满怀疲惫、眼泪酸楚,再到身带伤痕,故乡的云通过风不断给出鼓励,并抹去歌者的伤痕。最後,歌者一事无成、空空行囊回到故乡,故乡的云没有嫌弃他,而是包容、接纳他,为他抚平创痕。电影、文学中看到的这样的悲剧英雄实在太多,早就为他们一掬同情之泪。而我自己,那时虽然也有「豪情万丈」,但对完全不了解的外面世界还是有很大的不自信。不妨先把这点酸楚泪流尽,把这点悲情抛光,以後的世界不再相信眼泪。    第三层意思,这首歌完全将故乡的云拟人化,文本的内容,似乎还可以分成两部分,前面部分是故乡的云的执着呼唤,「归来吧,归来哟」,後面部分是歌者对故乡的云的连声回应,「那故乡的风,那故乡的云。」很容易在潜意识里被当作两个有情人的告白。高中的生活,已经开始注意到身边许多优秀的异X同学,在那学习任务异常繁重、JiNg神压力异常巨大的苦苦煎熬中,艰於呼x1视听之际,得以须臾喘息的就是幻想,费翔的完美外形1987年春晚亮相的费翔大概是当时有生以来所见最完美的华人男子为这些幻想助了一臂之力,幻想自己能有几分费翔的魅力,也能得到异X同学的注意,也能听到这样深情的呼唤。    第四层意思,当时,我们已经受到台湾文化的强烈冲击,琼瑶的、三毛的游记、席慕蓉的诗歌、凌峰的纪录片《八千里路云和月》、电影《汪洋中的一条船》、罗大佑的歌等等。与同时期的香港文化相b,我明显更偏Ai台湾,也许是语言的原因。香港的那些武打片,打打闹闹一阵子,什麽也没有留下,什麽也没有得到,早已不再喜欢。那些警匪片,暴力血腥,夸张做作,从来就没觉得有什麽意义。这首《故乡的云》,在费翔的诠释下,似乎将台湾文化形态中的各种优点做了一次集大成的展示,文艺气息、彬彬有礼、款款深情、真诚质朴。    第五层意思,这首歌表面上是一首召唤游子归来的歌,实则是鼓励游子外出的歌。没有外出闯荡的勇敢无畏,哪来如此感人肺腑的归乡之情。费翔的身世更加说明这一点,他的母亲,从大陆到台湾,从台湾到美国,一路闯荡,他是父母勇敢闯荡世界的产物,他自己这些年也台湾、香港、美国到处打拼,撑起自己的一片天空。那时的台湾、美国对中国大陆的每个人都有极大的诱惑力,费翔的成功,包括他的完美形象,似乎都是得益於离我们遥远的那个外面世界。当时风靡的琼瑶、电视,其中那些光鲜、「成功」、Ai得惊天动地的男男nVnV,很多都有海外留学的经历和背景,这些都是我最早感受到的海外世界的影响。    费翔另一首不错的歌是《安妮》,文章另一首不错的歌是《千千万万个Ai你》。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