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我听《安妮》  (第1/2页)
    我听《安妮》    我第一次听这首歌,应该是1990年的寒假。我从北大放假回到老家,一天在街上闲逛,见到初中同学沈毅。1985年毕业後,就没有和他再见过。我和初中同学联系不多,那个年纪的我,只顾往前看,恨不得腾空大脑已有的记忆,去迎接和拥抱来到大学後目不暇接的新知识、新感受。沈毅小学就和我同校,但不在一个班。那个时候,同不同班,关系很大,大家都只在班级中活动,只和班里同学来往。同班则朝夕相处,知根知底。不同班,则形同陌路。所以,我对沈毅在小学的印象几乎完全没有。初中,我们都进入了县城最好的中学。其实,就两所中学,印象里进入到这所好一点的中学的小学同学不到一半。我在小学还b较活跃,喜欢和同学玩,班里调皮捣蛋的事一般都少不了我,常在一起玩的,都是班里最调皮捣蛋,成绩也几乎最不好的几个男生。不出意外,他们都去了县城的另一所中学。题外话,那时,好像大家没有升学筛选的概念,我印象好像没有专门的升学考试,老师也很少谈论这个话题,整个小学五年,大家都是无忧无虑、按部就班地日复一日地过,该上课就上课、该春游就春游、该考试就考试,课间休息该打闹就打闹。没想到,当我最好的几个朋友在5年级结束後的暑假的某一天告诉我,他们去的中学和我不同,我大吃一惊。小孩子没有常X,不在一个学校,很快就很少来往。到了初中,气氛大不一样,老师天天强调学习的重要X,稍微重要的考试,老师会大声按分数由高到低念出每个学生的名字,学生依次到讲台领取试卷,成绩排名表也会贴在黑板旁边的墙上,名字、分数都一目了然。我基本转型成「书呆子」,只在放学路上,和两三个同路的同学,说说话,其他时间都是一个人安静读书。所以,沈毅虽然和我一个班,直到初二下学期,我都没有和他说过什麽话。他b较活跃,我当时个子矮小,他则是男生中最高的那一列,人也长得帅,会跑会跳,会唱会舞,运动会、联欢会,都是少不了他,经常和几个喜欢打扮、Ai好文娱的nV同学嘻嘻哈哈在一起。那时候,大家还是有些忌讳的,我就坚决不和nV同学有任何接触,不让任何事情分心。那时我成绩在班级最好,第二名好像换来换去,沈毅的成绩我不清楚,应该不是很好。    我们有五年没有见过面,他先认出了我,露出笑容招呼我。他变化不小,个子还是高高的,穿着的风衣,类似《上海滩》中周润发的风衣,这在我们县城很显眼,那时冬天,人们普遍的穿衣还是棉袄,里面还有三件毛衣,人会显得鼓鼓的。他的发型也是县城少见的,整齐的三七分头,椭圆面容和轮廓分明的五官,变成成年人的帅了,我迟疑一下,才认出他来。    初二下学期,他突然发奋,说一定要在成绩上超过我,下课就喜欢来找我打闹,我不太想理他,我喜欢大家以礼相待,如果有什麽学习上的问题,大家一起讨论可以,如果纯粹打闹嘻笑,我觉得这是浪费时间。他和那些nV同学嘻笑惯了,似乎和同学打交道只会嬉闹。有天放学,他又来找我「扭到费」四川话,那时班里男生流行弹弓,子弹用废纸折成。他来追我,把我b到一栋居民楼里,我从楼梯上面S他,他用衣服包着头,一步步b上来,到了楼顶,我的子弹也S完了,准备好最後「决斗」,哪知他还是嬉皮笑脸,什麽也没做,就放过我了。不过这个学期,他的成绩确实进步很大,我记得他一点点进步,终於有一次考到了全班第二名。不过,那个学期结束後,过了一个暑假,他又变了一个样子,既不找我玩了,和那几个nV同学来往也少了,沈默了很多,成绩又差下去了。我们中学的高中部是县里最好的高中,集中全县包括乡下最好的学生,我们初中考到本校高中的人也不多,县里还有两所高中,相对容易很多。没想到,初三毕业,他不仅没有考上我们高中,其他高中也没考上。那时的社会风气是,如果你高中没有考上大学,大家就觉得你很差,如果连高中都没有考上,那麽就只能在社会最底层苟且度日。初中毕业後,我就彻底和他没有交集,据说他有阵子跑到外地做生意。    「听说你上北大了,当年我就差你一点点。」脸上勉强挤出一丝往日的嬉皮笑脸。我立刻点头,「你太可惜了,你现在怎麽样?」他指了指身後的一间小面馆,「这是我开的店,在外面生意不好做,我也回来不久,开个店试试。」他脸上的嬉皮笑脸早不见了。我说,「那我来碗长寿米粉吧,这是我最喜欢的,外面吃不到。」他却摆手说,「不要勉强,现在不是吃饭时间,我这面店刚开张,味道一般,街上有b我做得好的。」我不知道说什麽,初中同班时,都不知道说什麽,只觉得现在差距更大,我大学二年级,在学校里学得很苦,整天忧心忡忡的是那些课程,还是一个典型的学生,他已经完全没有学生的痕迹,不过承担着生活的重压。那几年,先是严重通货膨胀,然後发生重大事件,之後新领导只顾抓思想整顿,全国经济都不好,作为内地小城的我老家更是萧条。他突然从小店里拎出两张椅子,风衣飘起来,显得很潇洒。又转身取了一把吉他,这是当时很时髦的做法。大学里,学吉他的同学也不少,我没有文艺细胞,再加学业都顾不过来,当然完全没有想法。他招呼我坐下,他自己站着,一只脚踏在椅子上,吉他架在腿上,一边熟练地拨弄吉他,一边说,「你知道王杰吗?我给你唱首歌,最近刚流行的歌。」这些年,我听过的流行歌还是不少的,北大每天下午晚饭时间到上晚自习之间,大约两个小时,会播放校园广播,其中很多是流行歌曲,这是我接受流行歌曲薰陶的主要途径。我每天听着歌曲去教室,那是b较开心的时刻,不过这些歌曲,我都是随便听听,没去记过它们。再有就是下了晚自习,路过北大的草坪,会听到有人弹着吉他唱歌,我也没有停下来认真听过。至於宿舍楼、澡堂里时不时听到同学的歌声,更是一些只言片语。宿舍同学中,偶尔也见到过一些歌曲磁带,不过很抢手,我没去借过。我说,「好啊,不过我不是很懂音乐。」    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