麟儿(重生,父子年上)_前尘.三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前尘.三 (第2/3页)

有一刻如这般痛切入骨地憎恶着那冥冥中主导了一切的命数。

    ──对照起父皇眼下正禁受着的痛苦,他昔日自以为是的认命和「解脱」又何其可笑?

    若非他以「认命」二字画地为牢自我设限、生生将自己变成了父皇的负累,一切,本不至於落到这种地步的。

    可不论如何痛悔不甘,他却仍只能眼睁睁地父皇因思虑过重、疲劳过甚而逐渐衰弱,直至生机耗尽……力竭崩殂。

    萧琰是在御书房里断的气。

    或许是隐隐预感到了什麽,尽管帝王依旧未能见到Ai儿在他身旁不断哀哭的魂灵,却仍旧在最後一刻放下了手中沾着朱砂的御笔,从领口取出了他近年来一直贴身戴着的锦囊。

    萧宸知道,那个锦囊里放着的,是父皇将他的残躯入殓下葬之前、亲手由他的首级上截下的一缕断发。

    看着眼瞳涣散的父皇牢牢握着锦囊将之扣於心口、气息渐弱的唇间还犹自喃喃唤着「宸儿」,失却了R0UT的萧宸无法流泪,却仍止不住发自魂灵的哀戚与恸哭。

    他好恨。

    恨自己软弱可欺,明明肩负着父皇那样深刻的期待和Ai宠,却不仅帮不上父皇分毫、还成了拖垮父皇身T的罪魁祸首;恨自己无能为力,明明魂灵不散,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事态发展至此、而连慰藉、安抚父皇都做不到。他更恨自己魂灵未散,不仅什麽也改变不了,就连父皇生机断绝、力竭崩殂,也无法随之而去。他不知道自己以这种状态於世间苟延残喘的目的是什麽,更不晓得这种无法摆脱的折磨会延续到什麽时候,却依旧只能恸哭着虚伏在父皇膝头,看着满头白发的君王一点一点地变得冰冷僵y……

    直到天sE微明,门外守候的内侍才在入内yu奉萧琰梳洗时发现了帝王的崩逝。半个时辰後,g0ng中余下的三名皇子已和几名重臣齐聚御书房,神sE看似哀痛,眼底带着的却是庆幸……和对於自身前程的筹谋与算计。

    这些人想着君王已Si,便连戏都懒得认真演,却不知自己的一言一行全都被恨不得就此追随父皇而去的萧宸收入了眼底。

    父皇确实特别偏心於他,处事上却从来公正严明,不论在用度抑或教养上,都不曾对其他几位皇子有所苛待。至於这几位重臣……能在那场清洗後留下来的,哪个不是受父皇赏识提拔才能爬到如今的地位?可这些人明明身负皇恩,却连点真心实意的哀戚都吝於付出,却教萧宸如何不痛、如何不怨?

    看着父皇苍白僵冷的屍身和至今仍紧扣於x前的右掌、回想起这近千个日夜里所见所闻的一切,少年魂灵压抑了太久太久的悲愤与不甘,终於在这一刻彻底溃决──只觉一GU炽烈的灼烫感蓦然由魂灵深处扩散蔓延,名为懊悔与怨憎的烈焰瞬间席卷,让他甚至没能够回头再看父皇一眼,虚无飘渺的身影便已被足以焚尽魂灵的黑红sE火焰彻底吞噬、再不存分毫……

    ====简T版===

    有人以为人Si已矣,令其得享哀荣,未尝不是告慰生者──此处尤指萧琰──的一种方式,虽觉君王的专断有所不妥,但「其情可悯」;有人却抓住了萧宸一度沦为人质的W点,言其于社稷无功有过,平谥便已足够哀悯,缘何能颠倒是非尊以上谥?

    但萧琰在位多年,早已将整个朝堂牢牢掌握在手中,往日不曾行g纲独断之举,不过是他仍愿意听取这些臣下的意见而已。如今事涉Ai子,心伤至深、且隐隐将朝臣视若寇雠的君王哪还有闲情逸致去维持这些可笑的表面功夫?当即于朝会上强行弹压了那些非议诋毁Ai子的声浪,迫使礼部不得不屈于圣意、选择了保守但仍算美谥的「恭」字加为萧宸Si后的尊号。

    ──而这,却不过是他诸般行事作风改弦易辙的开始而已。

    如愿以极尽哀荣的方式厚葬了Ai子之后,这位君王不仅未曾如众多朝臣期盼的那般就此消停,反倒还趁胜追击、变本加厉地开始了秋后算账──萧琰就像是彻底忘了何谓平衡、何谓隐忍、何谓妥协,即使大理寺方面查到后来、涉案的名单已将半个前朝和余下六名皇子中的四个都牵扯了进去,他也依旧不曾喊停。满朝文武便知不妙,但在君王的强势介入下,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大理寺挖出萝卜带着泥地一路彻查,将前朝后g0ng盘根错节的诸般势力彻底掀到了台面上。

    甚至,就连萧宸的姨母、元后楼氏的嫡亲meimei──继后小楼氏,也是其中的一员。

    事情发展到了这个地步,朝野上下怵目惊心之余,那些涉案之人也不免生出了些许侥幸,心道此案牵涉如此之广,不论皇帝再怎么愤怒、也不可能当真不管不顾地将这么多的涉案人等全都一一处置彻查;却不想萧琰虽未处置所有涉案之人,那些有直接利益关系的「首恶」却一个都不曾放过。不仅将包含小楼氏在内的五位后妃尽数杖杀,更下旨株连三族、将这五位后妃背后的势力尽数拔了起。甚至就连涉案的皇子,也有一人被赐白绫鸩酒、两人被逐出皇籍贬为了庶人。

    这些人的确罪有应得。但此案牵涉的范围太广、触及的既得利益者太多,即使萧琰所为由始至终皆是勿枉勿纵、秉公论断,朝野间却仍隐隐传出了帝王行事酷厉、挟私报复的非议声浪……一名御史便为此出言直谏、以「杀子不祥」为由请求他收回赐Si皇长子的敕令;但这番上疏换来的,却只是萧琰冰冷无b的一句「宸儿何辜」。

    ──宸儿无辜,可那些人Y谋设陷、b得他不得不在北雁阵前亲手S杀Ai子时,却没有一个人跳出来说「杀子不祥」;如今轮到了那个孽子,这些自诩耿介正直的御史却反倒有了异议?饶是萧琰为君多年、早已将朝中诸臣的丑恶嘴脸看得十分透彻,亦不免因此感到了几分可笑和心寒。

    但不论如何,听他提起萧宸、回想起这位元后嫡子的Si因,原先还在嚷嚷「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