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章余震的波纹 (第1/2页)
咖啡厅那方寸之地的短暂交会,让温念屿久久不能回神。初见裴昕宁的鲜活跳脱、手足无措与那双盈满真诚崇拜的眼睛,确实是生命力的展现,足以驱散他惯常萦绕的Y霾一角。 但真正在他思绪深处漾开持续不断涟漪的,却是那个如深海磐石般沉稳、最终又利落cH0U离的身影──裴昭彦。 回到顶楼那间被松节油、铅笔屑与水彩气息浸润的个人空间,温念屿并未如预期般立刻放松下来。城市的霓虹透过半掩的百叶窗缝隙,在地板上切割出冷光与暗影交错的线条,一如他此刻无法完全沉淀的心境。 他走到台前,没有开亮刺目的主灯,只扭开一盏可调角度的工作灯。暖h的光束如舞台聚光灯,JiNg准地落在洁白的素描本新翻开的一页上。 他并非刻意为之,但当指尖触及光滑冰凉的纸面时,脑海中浮现的画面并非今日会面的主角裴昕宁,而是那高大、疏离、像一堵无形屏障隔开喧嚣的男人。 闭上眼,咖啡厅卡座里的一幕幕清晰重现:裴昭彦在裴昕宁求救般望向他时,姿态从容地拉开椅子坐下。 不是为了寒暄,更像是一种不容置疑的介入。 他深灰sE的针织外套下摆微敞,坐姿挺拔却不僵y,手肘随意地搭在扶手上,那是一种长期习惯掌控环境的肢T语言。当温念屿望向他,试图解读那张轮廓深邃、几乎没什麽表情的脸时,对上的是一双平静无波却彷佛能x1纳一切细节的眼睛。 那眼神少了在签售会场时的锐利剖析感,更像一片深沉无垠的海,让人难以测度,却意外地……稳定。 温念屿深x1一口气,x腔中残留着一种奇异的悸动,不是恐慌,而是一种被全然看见的感觉。 那种感觉,陌生到让人心慌,却又带着x1引力。 炭笔轻触纸面,发出细微的沙沙声。他没有刻意构图,笔尖随着记忆流动:先g勒出整T的姿态轮廓:宽阔的肩线,挺直的背脊在微斜的卡座空间里形成一道坚韧的轴心。 炭条侧锋轻扫,灰阶的Y影在画面上铺开,柔化男人侧脸刚y的线条。光线从斜上方投下,在他高挺的鼻梁一侧留下清晰的Y影,却也将他低垂注视桌面的眼神轮廓g勒得格外深沉。 温念屿的笔触不自觉变得极为细腻而流畅。他捕捉到的不是签售会上那个冷y的「代理人」,也不是meimei口中「脸很臭」、「眼神像刀」的可怕兄长。 他画下的,是裴昭彦在陈述meimei如何珍惜那幅画时,眼中那抹难以言喻的、极为隐晦却无法忽略的柔和,彷佛提及家中珍宝,无需夸张言词,笃定的语气已饱含温度。 他画下的,是当裴昭彦说出那句「灯塔不自己发光,有人守着,光才在那」时,唇线那几乎看不见的、微乎其微的变化。 不是笑容,是一种了然於心的坚定。 那种质感太微妙了,像是平静海面下涌动的暗流,需要极致的专注才能观察和再现。随着画面的成形,温念屿的呼x1逐渐沉稳。笔下的人物彷佛在纸上获得了自己的重量和气息。 画中裴昭彦的目光看似落在虚空,又像穿透了画纸,与观者无声地对视。温念屿在他眉眼间投下的那些恰到好处的Y影与留白,巧妙地营造出那份深邃与沉静的气场。他甚至捕捉到了男人手腕上那块低调却线条利落的表带,一个简单细节,却点出此人与生俱来的秩序感。 当最後一笔落下,温念屿才惊觉自己几乎用掉了小半个夜晚。手腕因长时间悬腕运笔而泛起细微的酸涩感。 他後退一步,目光落在完成的速写上。 画面中央的男人凝望着虚无,独坐於一张卡座椅中,身後背景被笔者用极简略的灰调暗示。他并非主角,却成为了画面的绝对中心。那抹沉静的力量感透过炭笔的层层叠加跃然纸上,驱散了周遭模糊的嘈杂,彷佛为自己划出了一方不受g扰的领域。 一丝难以言喻的忐忑悄然爬上心头。这幅画极其私人,并非为了展示给任何人看的作品。它更像某种直观的内心日记,记录下那个打破他对「屿我同在」预期、又以另一种方式撼动了他的、名为「裴昭彦」的存在。 画面上的注视感太强了,强到温念屿几乎能感受到空气中那GU沉静的压力:就像此刻透过画像「看见」他的瞬间。 犹豫只在心头盘踞了片刻,便被某种冲动盖过。 他拿起手机,调整光线角度,对着完成品拍了一张照片。 点开与裴昕宁的讯息视窗。指尖悬在传送键上几秒,终究还是点了下去。附上的文字极短,没有署名,却又无法错认:「影子。」 传送。没有过多解释。 像是对那份震撼与感激一种含蓄的投S。 几天後的深夜。市立第一综合医院的心脏外科手术室如同一个运作的JiNg密星舰,亮如白昼的无影灯下,空气中弥漫着消毒药水、电烧止血时微带焦味的特殊气息,以及最核心的、浓稠到几乎凝滞的专注力。 手术已持续超过七小时。 主刀台上,裴昭彦挺直的背脊像被无形的支架固定着。深绿sE的手术服完全覆盖了他平日简朴的穿着,帽子将所有头发一丝不苟地包裹进去,脸上只剩下眼镜和外科口罩。 无影灯的光自头顶倾泻而下,镜片之後的双眼,是所有专注力的JiNg粹所在,锐利、稳定、JiNg准地游走在b发丝更纤细的血管壁与神经束之间。每一次器械的起落、缝合的深浅,指令下达的清晰与否,都牵系着手术台上生命的流转。 这是一个复杂的心脏修补手术,患者是一名先天心脏病变并发严重心室结构异常的青少年。手术难度极高,在剥离粘连组织、重塑心室结构的过程中,每一毫厘都如履薄冰。手术团队在他的指挥下高效运转,空气安静得只剩下仪器平稳的滴滴声、器械轻微的交换声和他极低的、不容置疑的指令。 汗水不可避免地从鬓角渗出,沿着帽子的边缘缓慢滑落,又被巡回护士轻柔地拭去。长时间的极度专注和T力透支开始悄然蚕食着边际神经。当最後一道JiNg密的缝合线被打上完美的结,他最後一次确认瓣膜闭合良好、心室功能r0U眼可视地改善、监护仪上所有生命参数趋於稳定,那GU支撑了他整个战斗的神经弦才缓缓松开。 「关x。」他简短地下达最後指令,将缝合的收尾工作交给资深的助理医师,这既是对下属的信任,也是自己必须适时cH0U离的节奏掌控。 他退下主刀位置,步履在旁人看来依旧沉稳,只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