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一十三章 令人刮目相看的袁本初 (第2/2页)
平郡,便成了真正的平民之郡,这份文书,所描述的,便是安平郡的粮食生产。”袁绍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说了一遍。 对於其中的风言风语,逢纪确实也有听过,但Ga0到一分如此细致的文书,倒是对袁绍刮目相看。 “主公,何意对此这般感兴趣?”逢纪说出了心中疑惑。 “囚於濮yAn之时,我常想,我袁氏堂堂四世三公,权势滔天,天下士人无b以袁氏马首是瞻,可为何在冀州,我屡屡碰壁,不敌一落魄宗亲,几无毫无立足之地,何也?” 这个问题,逢纪答不上来。 因为打不过渤海王,好像是因为这个,好像又不是。 袁绍举起手中帛书,道:“便是因为这个!” 逢纪似乎有点懂了。 因为渤海王施民以恩惠,所以冀州之民皆支持渤海王。 “元图,天下剧变,四方割据,我今天方知,若失德於民,即便占了地,也未必能真正占住,南yAn之於公路,便是如此。”袁绍道。 逢纪明白,袁术占据南yAn,靠的是军事存在,军粮都是强徵的,如今面对董卓与刘表夹击,看上去还能应对一二,实际上,已经是强弩之末,等到粮草徵无可徵的时候,百姓不仅不会再给,甚至会反了袁术。 逢纪望了眼袁绍,依然觉得不可思议。 这些後勤事务,原来应该是辛氏兄弟主谋的,袁绍自己,还是以领军为主,而他和郭图,也是随军谋士,所献之策,多是军事方面的。 不过,这不妨碍逢纪思考,袁绍关注收集这些信息,关注这些,和他讨论这些,显然,袁绍想学。 理由很充分,因为渤海王很强,向强者学习,永远是对的。 从效仿渤海王,打造铁甲骑兵,到施政方针,主公这是在系统的学习渤海王。 “主公,汝yAn周边之地,多是袁氏所有,不如先以自家之地试之,若有成效,再推广之。”逢纪建议道。 “我亦有此意,还有一事,元图,你说目下汝yAn朝廷,如何处置?” “主公,朝廷若要存续,必须要有天子,如今少帝崩殂,不如立陈愍王为帝。”逢纪道。 “陈王刘宠?” “正是,陈王素以善S着称,拥有数千弩兵,h巾畏惧,一直未敢犯境,故而陈国依旧富饶,领郡百姓无不争相投靠,陈国相骆俊亦享有威望,屡屡以钱粮赈济百姓,故而陈王深得民心,乃不二之选。”逢纪介绍完,顿了顿,又补充了一句:“关键是,陈王野心不小,曾有过祭拜天神的忤逆之举,此事曾被人告发,若不是先帝刚处Si了渤海王刘悝,不忍再向宗亲举起屠刀,刘宠必Si!” 袁绍想着,文治武功野心,三者齐全,还真是个好选择,只不过,这样的人,怕会很难控制。 可惜,现在也没有别的选择了。 “元图,我命你出使陈国,与陈王商议此事!” “喏!”逢纪连声应道,心头一喜。 若促成此事,他的地位,将一步千里。 “元图,颍川方面,是否需要增兵?我帐下幕僚,可是不少来自颍川。” 逢纪当即反对,“主公,以高览挡之即可,我料胡轸定不会深入。” “为何?他可是屠了yAn人!” “如今颍川最大势力,乃是荀氏,荀爽目下在雒yAn任司空,荀彧荀谌又在渤海王帐下效力,董卓焉敢吃罪荀氏?除非那胡轸没有脑子了,若他真做出什麽无脑的事,荀氏与董卓翻脸,继而渤海王与董卓翻脸,如此,主公岂不喜闻乐见。” 袁绍听懂,会心一笑,甚至开始期盼胡轸继续进攻,期盼高览守不住…… …… 此时的颍川,确实人心惶惶,特别yAn人附近的城池,不少人直接举家搬离,逃难似的离开。 然而胡轸依旧驻紮在yAn人城外的军营中,yAn人城中,已是人间地狱,胡轸屠城之後,便派人挨家挨户收罗钱财粮食,耗时日久。 直到这日,有数骑入了胡轸军营,来者正是贾诩。 “竟是先生,稀客稀客!请入帐说话!”胡轸出迎,十分客气道。 贾诩恭敬还礼,一丝不苟,令胡轸赞叹,到底是儒门出身,重礼仪,不像他们这些粗人。 进了军帐,贾诩开门见山,请胡轸屏蔽左右,他自己,也只身一人,胡轸没有多想,以为是董公有什麽重要计谋相告。 “先生此来何事,可以说了。” 贾诩沉默数息,旋即抬头望着胡轸,目光深邃,似能洞穿人心。 “我此来只为一事,为解决董公的麻烦。” “哦?董公有何麻烦?”胡轸好奇道。 “董卓军南征之时,屠戮颍川平民,为此,董公已失忠於汉室,失孝於颍川父老,失仁於芸芸众生,失信於普天之下,将军可曾想过,屠城之举,会给董公带来什麽影响?”贾诩语气慢慢加重,最後更是发自灵魂的一问。 胡轸突然听得一懵,什麽董卓军屠戮平民,什麽忠孝仁义…… “先生,这……有这麽严重?” 1 贾诩正sE,默而不语,以沉默表示肯定。 “那董公……”胡轸有些後怕了。 “董公自觉愧对大汉社稷,更愧对大汉子民,yu辞去大将军之位,归於西凉。” “不可,怎能如此!董公好不容易才有今天!” 贾诩没有顺着话题往下说,而是问了一句,“将军可知,董公乃是生於颍川,表字仲颖?” 胡轸疑惑不已,这个“颖”,和颍川的“颍”,有关系吗? 谁知道呢?谁又敢说没有呢? 胡轸这下明白,贾诩为何说“失孝於颍川父老”了,没成想董公与颍川竟有如此羁绊,那自己可真是闯了滔天大祸了。 “先生!”胡轸急道,“董公万不能归还西凉,他若走了,十万凉州弟兄,该当如何!张济王方,段煨樊稠兄弟,该当如何!” 贾诩依旧低着头,默然不语。 1 “先生足智多谋,一定有办法!”胡轸瞪着双眼,期待的看着贾诩。 贾诩突然抬眼,目光深邃的看着胡轸,看着他心一阵发颤。 “诩却有一法,可令董公洗刷恶命,还能助董公得到治军有方,大义灭亲的美名,那便是杀了将军,可惜,董公宁愿放弃一切,也不愿杀将军。” 胡轸心头一凛,他信了,董卓确实是这样的人。 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董公历来如此! “诩来此地,仅有一事,董公对我等恩义无双,我等亦当以Si相报,故而,诩给将军的方法便是——”贾诩顿了顿,正sE道: “请将军献头!” …… (PS:求推荐票,月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