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三章 (第1/1页)
为太后拍的照片儿刚刚送到皇g0ng,送到颐和轩,送到太后手上。 按理说,我应该亲自去送的,但是我没去。因为我有更重要的事儿办,我还得把要去的地方儿和要见的人说给李总管听,再让他说给太后听。这些都是计划的一部分。 遗憾的是,我看不到太后收到照片儿时的神情啦。我想她一定是美滋滋的,因为我早就说过,我的摄影术绝不赖嘛。我猜每一张照片儿老太后都满意,她肯定会挑花眼的。 不出所料。 太后俩手各拿着一张照片儿问李总管:「这两张,你帮我挑挑。」 李总管指着左边儿这张说:「奴才觉得,这一张,庄重正义,适合送给英国nV王。」 他指着右边儿那张说:「这一张,慈祥可亲,送给皇上最好。」 太后点点头:「说得有道理。」 李总管顺嘴儿问太后:「老佛爷最中意哪一张呢?」 太后放下手里这两张,去翻桌儿上的相册,看来她早把自己喜欢的都留好了。 她翻到相册最後一页:「我喜欢这张。」 太后学着照片儿里的姿势,假装伸手去折枝头的小花儿,那翻起的玉手和抛出的媚眼儿惟妙惟肖地还原了拍照时的景象。 李总管恭维道:「这一张看上去像是富家NN在园子里踏青游乐。」 老太后点评说:「这一张动作最自然,只可惜摘的不是真花儿呀。」 李总管笑着说:「老佛爷想摘真花儿还不容易嘛。奴才打听过啦,洋大人说,只要天儿好,光线足,在外头拍跟在屋里是一样一样哒。」 太后动心了:「那你赶紧着,跟那洋爵士约好,过几天在御花园里拍几张。」 李总管应着:「嗻。」 太后「咦」了一声儿:「今儿个洋爵士怎麽没来啊?」 李总管答道:「回老佛爷,洋大人今日要去英国使馆面见公使先生。」 太后「哦」了一声儿。 李总管解释道:「洋大人还带话儿说,英国公使非常关心皇上的病情,甚至想要亲自登门拜访。」 太后听完不乐意了:「这帮洋鬼子又要出幺蛾子。」 李总管早就有了对策,他不慌不忙地劝道:「老佛爷别急,奴才是这麽想的,英国公使自然是外人儿,可这位欧格纳先生已经算是咱半个熟人儿啦。既然这位洋大人两头儿都能应付,咱就让他代表英国使馆去见一见皇上,回头再转告公使大人,请他莫要担心。同时附着皇上的病理和药方儿,有凭有据,这样既可以把人挡在门外,又不会薄了他的面子。」 太后夸他说得有道理。 她还不忘嘱咐一句:「洋爵士去的时候,也得找个太医陪着。」 李总管回答:「奴才明白。」 李总管陪着老太后欣赏完照片儿,又奏请了几件小事儿。他从颐和轩出来,往南走到乐寿堂,他知道两位军机大臣还在那儿候着。 刚毅大人和徐桐大人等了多久呢,从太后拿起相册开始算,到她挑出哪张给谁,哪张摆哪儿,差不多小一个时辰吧。李总管有些过意不去,但是也没办法,谁叫他俩报来的事儿就是得等太后顺心了高兴了才能说呢。 终於把人儿盼来了,刚毅大人急切地问道:「李总管,什麽时候能见老佛爷啊?」 李总管回答:「这事儿呢,奴才已经传进去了。老佛爷的意思,今日不必召见,遵时观望即可。」 徐桐大人刚要开口,就听得李总管说:「两位大人请回吧。」 两位大人也是没脾气,只得怏怏而回。他们从乐寿堂出来,往西走到军机处。 军机处在乾清门旁边儿,别看只是一排不起眼儿的平房。军机大臣们可就是在这里拟大诏,议国政和谳重狱。军机处有个规矩,不奉圣旨,擅入者斩。足见这里正是朝廷处理军政大事的中枢府。 二人进了屋,摘下顶戴花翎架在帽托儿上,然後坐在椅子上塌着腰,捶着腿。他俩身後挂着一块儿匾额,上面儿是大前朝咸丰皇帝御笔亲题的四个大字儿「喜报红旌。」「喜报红旌」本意是指出师大捷或凯旋而归,但是这字儿挂在这里却讽刺的很。 遥想咸丰初年,农民起义军不断壮大,朝廷派直隶总督讷尔经额率兵镇压。因见敌对势力有所收敛,讷尔经额邀功心切,立即上报。皇帝龙颜大悦,赏其「喜报红旌」牌匾。可惜匾额还未送出去,起义军却东山再起,扭转战局,而清军则恃强轻敌,节节败退。最终,讷尔经额因谎报军情,被革职查办。 这人好处置,麻烦的是如何处理这块儿牌匾,毁掉皇帝御笔可是重罪。最终,大臣们只好将它挂在军机处的墙上。现在,它就悬在两位大人的脑瓜顶儿上。 徐桐大人抱怨:「这德国鬼子在天津增兵三百人呐,三百人可不是小数目,这要观望到啥时候啊。」 刚毅大人嗔道:「说好听点儿,叫遵时观望。说难听点儿,就是坐以待毙嘛。」 徐桐大人摇了摇头:「哎,真是窝囊啊。」 刚毅大人说:「我有一计,大人想不想听听看。」 徐桐大人乾脆地回答:「好。」 刚毅大人说:「坐以待毙是窝囊,可要是坐山观虎斗呢。」 徐桐大人疑惑地问道:「坐山观虎斗需要二虎相争。洋人算一虎,这第二虎在哪儿呢?」 刚毅大人哼笑着回说:「大人健忘啦,咱不是还有义和团嘛。」 徐桐大人问:「大人是打算…」 刚毅大人接着说:「找几个人,混进义和团,领着团民去闹大使馆,一定要找伶俐点儿的,别去惹英国美国法国俄国,专门儿去乾他德国使馆。」 他看徐桐大人沈默不语,便继续说:「老佛爷只说要清军坐得住,可没说要义和团也坐得住啊。」 徐桐大人问道:「朝廷不是有意将义和团编入清军嘛?」 刚毅大人「嘿」了一声儿:「早不是当初啦,日久见人心,如今义和团可不再是扶清灭洋啦,人家有了新口号儿,先灭西洋教,再闹大清朝。」 徐桐大人「嚯」了一声儿:「敢情还是李自成那一套。」 刚毅大人怒道:「这帮地痞流氓,现在cH0U着洋烟,烧着教堂,大人想想将来呢。」 徐桐大人自言自语:「留着也是养虎为患,倒不如把虎撒出去,是这个意思吧。」 刚毅大人一拍大腿:「对喽。」 徐桐大人仍有顾虑:「虎撒出去,要是被人逮着呢?」 刚毅大人回答:「那就请他们喝虎骨汤。」 徐桐大人仍是担心:「要是伤着人呢?」 刚毅大人回答:「那咱就抓回来自己熬。」 徐桐大人犹豫片刻:「不会有问题吧。」 刚毅大人毫不迟疑:「大人请好儿吧。」 一直忘了介绍这二位啦。刚毅大人和徐桐大人都是头戴三眼花翎的军机重臣。他们的帽子上cHa着三根儿孔雀尾羽,位份极其尊贵。在大清国,若非皇亲国戚,那必得是功勳卓着的官员才能获此赏赐。 然而,刚毅大人和徐桐大人并非武官,二人皆无军功。武的不行,文的他俩也不行。徐桐大人肚子里就没什麽墨水儿,这位刚毅大人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他分明就是个文盲,大字儿都不识几个。 但是,这二人偏偏就凭着八旗贵族的出身和阿谀奉承的本事混到了今天的地步。也正因如此,朝中那些有真才实g的大臣都不愿意搭理他俩。不过,这反倒促成他二人交好,总是凑在一块儿拿主意,只不过拿的都是些馊主意。 老百姓管这叫什麽来着:「臭鱼找烂虾,乌gUi配王八。」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