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耽美】莫道无鬼_君臣已与时际会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君臣已与时际会 (第2/6页)

最下层的别馆,跟其他公侯的门客们同寝,三餐都吃最低劣的食物。

    那些有主人的门客都讥讽嘲笑他,说他只是在秦国苟且偷生,根本没有明主会想找上他。

    范雎澹然一笑,一向对未来坚定不已的他,忽然迷惘了起来--只身来到秦国,究竟是对或错?

    他范雎,早就是个不存在世界上的人。自从遇上郑安平,他就改名为「张禄」,这说明了他想改头换面、重新作人的决心。

    然而,要是开始了第二段人生,这段人生的开头又是错误的选择,那麽他……还会再拥有第三段人生吗?还要再重头开始吗?有余地吗?

    ……不敢想像。

    即使机会渺茫,他还是振笔疾书,写下洋洋洒洒的一篇奏章。这篇奏章的说法委婉,说理则强势,大道显而易见,内容所指点的,很能切中秦昭王的忧患之处。

    将竹简封好的时候,他走向窗边,对着窗外犹未明曦、残有星点的沉蓝天空一拜,向上苍祈祷道:如果这位君王,真正是适合我的人,就让他在明天见我。如果他与我一点都不相合,那麽我宁可与他一生不见。

    范雎一直以为秦昭襄王该是一位高傲冷酷的王者,带有不留人情的面孔,完全出乎他意料的,是秦昭王居然跪在他的面前。也许是作为一年不待见他的谢罪。

    从来没有看过一名君王,是以长跪的姿势面对人,那种双膝完全落地,脚跟贴T的模样,宛如等待良人归来的温顺妻子--这样的姿势,竟然是被一名王者,一位惯於高高在上的男人所重现出来。

    秦昭王面对地板,不敢看范雎,他人甚至在下堂,就与范雎处在同一个高度的地板上。

    「先生何以幸教於寡人?」

    秦昭王恭敬地问道,字字沉稳。昭王一说话,范雎就觉得这嗓音像雷声一样轰隆隆的,低沉而有力,拥有这样浑厚嗓音的君王,想必是极有说服力又x1引人至极的。

    --这个人……可以依靠。

    当下,即使还未真正看见秦昭王的面容,如此想法却在范雎的心中油然而生。

    日後,范雎会明白到,尽管他有雄才大略,他识人的目光却差劲不已,他举用的每个人都为秦国带来祸害,只有现在的他所作的选择--他挑上了秦昭王,这是他一生最正确也最聪明的决定。

    范雎还在沉思,秦昭王却以为范雎不愿发表高见,竟然把头压得更低了,再次沉声问道:「先生何以幸教於寡人?」态度依然恭敬不失温文。

    --要是外头一般的霸主,早就把我给杀了,没想到这位大王却把姿态压得这麽低,不但不杀我,反而再问我一次。要是能让他看得这麽重的,单单是我这个人该有多好?只可惜他不惜屈膝,为的也就是国家罢了。

    他从头到脚地打量着秦王,目光不住往他身穿的华丽衣裳兜转。欸,要是在有生之年,有机会穿上料子这麽好的衣服,不知该有多好呢?

    看着看着,不知怎地,乱晃的余光居然瞄上秦王的T0NgbU……好一个翘T,虽然被外袍与裙子层层遮挡包覆,从这个姿势还是能清楚看见他健美的T线,好结实啊,衣服下的身材想必更不错。……耶?!怎麽可以偷看王的PGU?被知道了小心掉脑袋啊!

    「--先生何以幸教於寡人?」

    第三次了!

    范雎一惊,这才发现原来自己又沉Y了好些时候,理由还是因为自己正在偷看王的美T!

    即使是像秦昭王这样有度量的君王,问第三回的时候,口气都有了愠sE。

    范雎连忙向王暗示,王恍然大悟,将四周侍奉的下属都屏退。这时,范雎才发言:「大王啊,实在不是因为您不待见臣,臣就抱屈了,而是因为臣接下来所说的,会离间您与家人之间的感情,大王要听,不可不慎啊。」

    秦昭王抬起头来,觉得范雎所言正中到他心坎里。范雎才在庆幸王没有责罚他,就见到昭王真是一位英姿丰发的翩翩美男子,棱角分明的脸型,一对径渭分明的剑眉,一双烁若灿星的朗目,实在看煞人也,不由得暗自感叹道:如果这就是王者的威仪,那麽我有幸目睹一次,真是今生足矣!

    秦昭王连忙抱拳正sE道:「愿闻其详,烦请先生赐教!」

    范雎一下被秦昭王的热切惊住,「咳咳」几声,好像要抬高身价似地,以疏淡的口气说:「现在臣只是一介外客,与大王素无关系,臣虽然有一片赤胆忠诚,就怕所言之事,大王不能信服罢了。」又说:「当初周文王遇见吕尚,不过一见便能相知,这是由於心灵相通的缘故。臣不敢越矩,却渴望与大王有深入的交谈。臣真心希望将一切所知都奉献给大王,为了大王您这麽有德行的人,就是遭逢杀身之祸,也不足以畏惧。」

    秦昭王一听,深深地感动,向范雎深深鞠躬道:「寡人愚昧,幸承先生的到来,这是上天给寡人的福气,让寡人得此机会麻烦了先生。今後不论大事小事,上到太后,下至大臣,希望先生全教导给寡人,不要再对寡人有所怀疑。」

    范雎在魏国素以生花妙口闻名,不过与昭王初会,就彼此心灵相通,以致官拜客卿,自此在秦国有了亨通的官运。

    多年後,同样有位年轻人自外国远道而来,与秦王一见相知,官拜客卿,这个人的名字是--李斯。

    自初见以後,秦昭王就习惯了范雎的眼sE。每当范雎想与他独处,他一眼就能看出来,并顺着范雎的意思,将左右属下全都屏退。

    尽管一开始是为了太后的事,怕g0ng中布满眼线,才总是与范雎秘密商讨,但是说来也不可思议,秦昭王向来都有人跟上跟下地伺候,就连小时候与生母宣太后相处,那段母子时光都未曾真正与母后独处过,范雎倒是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会与他独处的人,与其说他们是君臣,他们更像是朋友……或是b朋友要来得更亲密的关系。

    自从范雎成功罢黜穰侯,提出远交近攻的战略以後,秦国国势一日千里,到达前所未有的鸿运。范雎身佩秦国相印,在咸yAn坐拥张相府,封地以应,世称应侯。

    他日日与昭王在朝廷相见,朝政结束以後,有时一同参议国家大事,有时连晚膳都一起用。

    秦昭王一如起初与范雎的约定,全心相信着他,因此范雎一点都不怕J臣在王的面前中伤他,别人位极人臣忐忑不安,范雎为相的这些日子不但不如履薄冰,反而一路顺遂无事,不知觉间就这麽度过很久的岁月,范雎都快要步入中年。

    秦国位处西土,气候寒冷。一天夜里,他的手上揣着一份奏章,上头写明了修栈道、通巴蜀的计画。

    这一份奏章他已经谱写很久。范雎的看法b较巨观,总是以全天下的局势作为着眼点,而不单单只是从秦国的方面来看,所以他的任何一份奏章都言之有物,成文的过程很不容易,研拟了好一段时间,着手正式写又得再花费一段时间。别人天天上奏,范雎一年却不见得上一份奏章,然而每一份奏章都可以牵动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