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我生命中的精灵_第四章佳境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章佳境 (第1/4页)

    来到上海以前,你可能有一万种不喜欢它的理由,但是如果有一天你来这里生活,就会有Ai上它的一万个理由。许多人说出不同的理由。

    婆婆说,「同济大学校园里的樱花、夏天建国西路上高大的梧桐树、秋天满街甜蜜的桂花香…。」

    公公说,「没尝过桂花拉糕,别说你来过上海。」

    诗经的姊姊诗诗说,「只有住在梧桐树下,才是上海。你装得再像上海人,在别人眼中也不过是个外来的。」难怪外地来的人那麽努力,只想成为那百分之十的上海人。

    来到上海,自己的幸福,自己争取,凡事靠自己才有面对现实世界的韧X。只要肯努力,就不愁在大都市中找不到一个位置。在《50个理由告诉你为什麽上海是最伟大的城市》中,有一个理由是:「上海总有地方让你闲庭信步。」这句话很美,大雅利用闲暇,过起闲庭信步的忙里偷闲。

    上海的四季各有各的姿态。没错,住在有梧桐树下的房子,是许多外地人来上海的目的。大雅来了不久就看到秋天梧桐叶落满街道。经过六个月的异乡生活,心情转为开朗,生活有规律,家里佣人朱大娘来到上海二十多年,她用独特的乡音说,「冬雪化了,不久,春雷就会滚滚而来。小太太,等着看嘞,美得喽。」家里的佣人都称呼大雅小太太,一方面诗经是独子,一方面,家里的婆婆掌管一切,是真正手中握有使唤权利的太太。

    大雅在异地的第一个春天,远处的绿意开始盎然,最後绿成一片,行走在大城市多了一份潇洒豪迈。用心品味生命中的每个瞬息。

    文化和历史为上海带来了独特的韵味。十九世纪,因为法租界以及英租界,至今都洋溢着国际大都市的风采,这个《魔都》不是只有新颖,还有历史底蕴。湖南社区涵盖武康路,永福路,华山路,这一带的洋房令游客流连忘返。可以很浪漫、很欧洲、很经典、也可以很古老。坐落在永福路的外国领事馆,使这条路满了万国风情,是民族的大熔炉,处处可见外国面孔。路边成排成荫的梧桐树衬托着洋房领事馆,是大雅最Ai漫步的地方,真所谓边走边饮四处游,逛一天也不累。

    上海的面食很多样,大雅都喜欢,蟹壳h、小笼汤包、生煎馒头、烧卖,最特别的是酒酿汤圆,印象中,小镇的nV人坐月子吃的就是酒酿蛋,大雅还不知道原来酒酿还可以拿来煮汤圆,吃完整个脸都红润起来,打嗝时还喷出酒气,诗经还误以为她大白天偷偷豪饮。

    面包贯穿了大雅整个青春的回忆,她Ai上海,因为上海的面包店推陈出新、让人眼花撩乱。以前在小镇只有两种选择,包红豆馅的甜面包与裹葱花的咸面包。到了上海,面包的选择多、样式多,好看又好吃,大雅常常偷吃两个面包当正餐前的开胃菜。美乃滋与此刻的欢愉交织在一起,满口的甜蜜,优雅的回荡在心中,三五个下肚不嫌多。大雅算一算,她来上海後吃下的面包,应该要b自己的T重还重。

    Thisisaviy,一座古sE古香的城市。大雅审视着自己的内心,心中对前途浪漫的梦想,没有完全消失。

    趁着家人都在,晚餐时,大雅犹豫许久,提出自己的想法,「我想读大学,这阵子好好准备考高考。」家人被突如其来的转折Ga0得一懵,餐桌和乐的气氛瞬间冷掉。今天专程回娘家吃饭的大姑诗诗,一看情势不对,收了碗筷起身,说「大家请慢用,我吃饱了,有事先走一步。」

    这个社会有形无形的告诉nV人,最终的归宿还是家庭,无需那麽要强。大雅忿忿不平,坚持自己的观点。诗经有些不高兴,两人对婚姻的观念有了分歧。

    诗经总说,「你太年轻,脑筋简单,不懂啦,」大雅回嘴,「你太老旧,脑筋僵化,不懂啦。」

    土包子开花,更厉害;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神鬼交锋第四回合,一场拉锯战,谁也不让谁。诗经虽然b大雅大上八岁,但在据理力争面前人人一律平等,没有客气与退让的义务,他的权利就是一定要胜利。大雅胆气横溢,脑中准备着B计画:随机应变,兵来将挡水来土淹,不达目的绝不罢休,想要以寡击众说服婆家的人,需要有很大的勇气与长久的耐心。

    家人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像大雅这样的nV孩,读了大学会不会坚持在事业上有所成就,不愿回归家庭,诗经脑中闪过一句话,「上海人,到底应该找上海人结婚。」

    大雅带来上海最重的行李,就是高考的书籍,这是大雅离家时带着的梦想,看着一直毫不知情的诗经认真思考的样子,大雅心中一片迷茫。向家人提出自己的想法,不是要徵求同意,而是报备,不论他们点不点头,大雅一意专心复习高中课程,准备高考。

    吃完早餐就窝在书房算数学读语文。中午饭後小睡三十分继续读书。晚上也是这样。准备考试的六个月,大雅札札实实的胖了十斤,皮肤变白变nEnG。看起来顺眼多了。有时吃完了早餐肚子还有空位,就外出去邻近素净的早餐店绕绕,点些平日最Ai吃的小吃,十分开心,凭藉着一顿早饭,再回家继续苦读,大雅渐渐和这城市熟络起来。

    诗经喜欢假日带着家人上馆子。第一次出去大雅就见识到上海人的习惯。婆婆帮大家的杯子里倒水,大雅点头致意,道谢後接过来正要喝下,却看到公公冲着自己使了眼sE,学着一家人将碗筷放入杯中洗一洗接着倒掉,大雅窘迫的照做。席间,讨论起大雅继续升学的事,婆家同意她读书,有个但书,学校要离家近。

    大雅欢天喜地。有了家人的支持与背书,好像打了J血,读起书来更卖力。

    大雅的成绩原本可以填二本的学校,为了信守承诺,她选择了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离家只有步行十分钟的路程。上大学,是她的梦想也是母亲的梦想。邻近的学校,三本,主修语言,她还旁听许多社会学、心理学与新闻学的课程。

    大风来信,他考上北京的师范大学,北师大,大风很孝顺,去北京是他的梦想,他的成绩本来可以上清华大学,但是他希望毕业後能回家乡教书,主要是照顾父亲与弟弟,就填了物理学系。大雅很感动,自己只身在外不能尽到孝道,但是大风愿意帮她做到,守住这个家。大雅可以好好的待在上海延续这一生。

    如今大雅与大风都上了大学,家里的父亲应该可以稍微卸下担子,追求自己的幸福,大雅好几次劝父亲,若有合适的对象,可以一起过後半生,她和弟弟都没有意见。但是父亲守着对母亲的一份Ai与执着,守着家里的产业,不做任何更动。这种Ai很伟大,叫做为了你,我宁愿没有自己的选择与前途。

    一开学婆婆就叮咛,不要修太多课程,以免过度劳累。其实心里是偷偷打算大雅能早早带来孙子。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绵延不绝。大雅点头一定听从,因为这个家的秩序是婆婆一手建立的。

    文诗经无所谓,反正他上他的班,下班准时回家。

    慢慢地大雅了解到公公婆婆不是上海那种高姿态的富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