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十一】七里香─mary〈下篇〉 (第6/6页)
是父母灿烂一时便凋零的Ai情已经使用樱花做为象徵了,到底是要用哪一种?现在的情形是七里香和樱花都出现於亲子两世代,交融之後显现出一种步上前代後尘的悲剧意涵。 2.樱花 本作名为《七里香》,实际上出现最多次的植物是樱花,高中有樱花,大学有樱花,诊所也有樱花;晨枫在西雅图赏樱花,苏惠心在医院赏樱花;苏惠心葬在樱花树下,主角们在樱花树下立下永不分离的承诺。真真到处是樱花。 1 樱花作为一种植物,它可以在各地生长是事实没错,台湾确实在不少地方都有种植樱花,但它毕竟不是一种随处可见的植物,当作品中三番两次在不同地点都有樱花的存在,不免就显得过於不自然,就连远在西雅图也y是让樱花出现,要说没被赋予特殊含义还真是无法相信。 本作相当明确的将樱花与特定的人事物绑在一起,也就是苏惠心与周志昊之间的Ai情,既然已经做出这样的连结,那麽作品中凡出现「樱花」,基本上就会与那段Ai情悲剧连结在一起。苏惠心Si前看着飘落的寒樱花,Si後葬在山樱花树下,尽管品种不同,却都同样与苏惠心连结,而这棵加上Si亡重量的山樱花,更是将所有樱花象徵的悲剧感更上一层楼,整部作品充满着挥之不去的悲剧意象。 从上二段可看到,亲子两世代与樱花出现的场景莫名类似,简直像是刻意设计的结果。我是在写新观点分析文的期间发现这件事的,没想到和我的结论完美契合,不禁吓了好大一跳。 mary的文笔很好,不知为何唯独在象徵这块,显得特别的没概念。樱花与七里香,既然已经将这植物与特定人事物做连结,那麽就要贯彻这个设定,不要同一种植物赋予不同意涵,也不要同个人事物用不同植物做象徵,很容易混在一起变成奇怪的解读。 而本作明明是叫「七里香」,樱花的存在感却大幅压过,也不是个很好的设置。不是七里香太少,而是樱花太多太多了,建议把樱花树都砍一砍,只留跟苏惠心有关的吧,主角们没事也别路过樱花树。 3.桂花 桂花出现次数没有樱花这麽多,和七里香相b的存在感却旗鼓相当,除了出现次数之外,桂花有好几次都是出现在男nV主角恋心萌动的时刻,使其显眼度大增,两者正好都是散发香气的植物,有点像在互抢「作品之花」的代表权,怪尴尬的。 「不必执着或者遗憾无法改变的事情,花开时,尽力绽放自己最美的时刻,最後花谢了,也能滋养满树的花朵。」第13回 这段摘文是晨枫看到芸绮舍不得踩凋谢的桂花而说的话,可说是本作唯一称得上是价值观的言论,具有特殊地位,然而这番话的触发点却有些不自然。 芸绮只说花还很漂亮舍不得踩,既没有引起「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的悲思,也没把花拿去旁边叹息「质本洁来还洁去,强於W淖陷渠G0u」,晨枫就把话说到执着和遗憾,未免言过其实。 不想踩漂亮的落花,是舍不得它的美丽在自己脚下消逝,有人把落花当泥土踩,有人还能将落花当作美丽的事物,差别之处如此而已。花谢了可以滋养花朵没错,可也不用急着去践踏啊。 4.杜鹃花 最後提一下杜鹃,其实我在文中乍见时颇为讶异,杜鹃不是春天的花朵吗?後来去GOOGLE有看到有少数品种的杜鹃花期很长,要说在十一月开也不是不可能,只是杜鹃就是会和春天联想在一起,总是觉得有违和感。个人感觉,权充参考。 ○●○●○●○●○●○ 六、结语 评文到了尾声,我想再度回归感X面,谈谈这部作品。 在这篇评文写完後的润稿期间,我趁着通勤时间,让心灵沉淀、屏除杂思,最後一次从头至尾细细品味了本作,读完後不禁感慨:这是一个温柔、美丽、细腻又带着些许悲伤的故事,可惜无论如何,在最後的最後,我仍是无法被感动。它的温柔没有理由、美丽没有根基,所有细腻情感与悲伤的传递失去方向,没有抵达我的心里,所读的一切彷佛是个幻影。 《七里香》确实是个很美的作品,不去思考的话,我能够很好的去欣赏那些细腻的描绘,感受这个故事温柔的氛围,但与此同时,没有思考就无法真的融入角sE心情中,那份美止於表面,心自然无法被打动;一旦思考,铺天盖地的疑惑就会席卷而来,难以去欣赏它的美了。 我读作品不可能不思考,毋宁说越是能让我思考、不断能有新发现或感触的作品,越让我喜Ai。而身为评文者的身分,更是不可能不去追究那些存疑之处,单只从作品表面给感想除非求评者事先有指定给感想就好,总而言之,这篇评文只能在忽略这部作品优点之处的情况下,认真又严苛的去钻研作品的漏洞了。 【一颗月饼的启示】 2 今年的中秋节,我吃到一颗某知名茶行的月饼,它的外形如蛋hsU大小,内馅口味是茶和水果,最特别的是蛋h的部分改用一整颗蜜饯代替。当我满怀期待咬下去时,不禁脸露疑惑,这和想像中的味道好不一样啊,不难吃,就是不太对劲。 我边咀嚼边想,单纯评价蜜饯,口感爽脆酸甜适中;单纯评价内馅,口感绵密恬淡芬芳;但一同咬下去时,内馅的存在感几乎被蜜饯压过去,尤其是必须施点力才能咬断蜜饯,注意力全都放在它身上,之所以感觉到不对劲,就是因为我觉得彷佛在吃蜜饯配上一些甜甜的、不太确定是什麽口味的馅料,而不是一颗月饼。 或许这颗月饼原本设计概念就是将蜜饯当主角,但我个人是觉得与其这样,不如直接把蜜饯和内馅分开来吃,反正它们各自的调味都不强,单吃也不会腻。 和别人分享完食用心得後,蓦然想到了《七里香》,我对这个作品的感想不也是如此吗? 这篇评文很长,说穿了就只是在探讨为何我吃本作这颗月饼会感到不对劲,有的月饼不对劲可能是太甜、太乾或是有奇怪香气,总还是颗月饼,本作的不对劲是强烈到影响到本质。要说是蜜饯问题也不完全是,要说是内馅问题也不完全是,还是问题出自外皮的影响?只好去质疑糕饼师傅的设计概念,甚至想质问师傅是不是脑中没想好就动手。 总而言之,《七里香》这个作品,我觉得不差劲,但就是不对劲;mary可以说我只是口味不合或不懂得品尝,我也可以说是mary配方出错或是设计概念不良。 从留言的语意来看,mary求评的目的不是为了修改作品,而是偏向寻求对未来写作的改善。本篇评文过程曲折,不由得写成了漫漫长篇,只能请mary自行抓取重点做为参考。 最後,感谢mary的委托以及耐心等待,如对评文哪部分有疑惑欢迎留言询问,也祝福你未来创作顺利,写出理想中的作品。 写於2019/09/28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