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昭·天子哭_驸马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驸马 (第1/2页)

    二人日日于东g0ng相会,过从甚密,形影不离,堪称一对佳偶天成。

    于是众人又纷纷猜测起来,照如此趋势,长公主他年登基,司家又手握兵马重权,这外戚一族岂非显赫到了危险的地步?

    京中反对司忱与东g0ng亲近的声音一波接着一波,沈绛这边依着司忱的吩咐去核查了过后,哭笑不得地发现这反对意见最大的源头,竟是京中各位待字闺中的小姐。

    自那日祭天,风流倜傥的少将军马上一路护送长公主凤驾出城,整个京中的妙龄少nV俱是一见倾心,这些日子虽然司忱这儿不觉得有什么,但是司家夫人的宴饮邀约明显多了起来。

    婚姻之事,大多还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试问这天下有哪位春闺小姐,不想嫁入将军府呢?

    不过这消息再往后深挖,就难免又要挖到西颖大长公主身上去。

    破坏司家与东g0ng的关系,直接C纵的究竟是谁不言而喻,最忌惮东g0ng与兵权牢牢捆绑在一起的人是谁,也不难想。

    只要能坏了姚猗名声,让司家自己忌惮退缩,可谓是不费吹灰之力地获益。

    于是近些日子,有关东g0ng大开、常有外男滞留,及从前与谭澄的那件事儿又一次被人翻了出来,街头巷尾一遍一遍地嚼长公主与男子的舌根,司忱入不了倒是耳浑不在意,可当司母在晚膳时隐晦地提到,“有人说少将军也不过是长公主身边玩伴”诸如此类的时候,他还是难得地蹙眉不悦起来。

    司母看他脸sE,知道g0ng里那位在他心里的位置,不敢再多言,只放了玉箸叹气道,“季良,为娘自然知道你不Ai听这话……可你和长公主毕竟都不再是儿时孩提了,幼男幼nV聚在一起怎么玩耍都没人诟病,可如今你二人都适龄未曾婚嫁,又身居高位手握重权,不说整个大昭,全天下又有多少双眼睛在盯着……你可想过,世人要如何说?”

    司忱也缓缓喝完最后一口汤,放了碗,优雅地用帕子拭了拭唇畔和手指,方看向生母。

    “母亲究竟是担忧世人诟病我二人的关系,还是受不住外头的人风言风语,众口铄金道长公主的不是。”

    这诘问看似语气轻轻,实则丝毫不留情面,司母蓦地一怔,睁大了眼睛看他。

    司忱垂眸,在桌上放下帕子,“人言可畏。京中势力盘根错节,复杂非常,许多事远不如表面上看起来那样明晰。儿与爹爹手握兵权,东g0ng现下当政,将来,也必然是这天下的主人,母亲身为家眷,也须得谨慎才好,当心被别有用心之人挑拨离间。”

    司母当然听得出,后半句他未曾出口的话是——断送了司家一门大好前程。

    一席话,说得司母哑口无言,司忱却不顾,只起身一揖,复又道,“母亲这些日子还是少见些京中权贵夫人,儿并无与她们结亲的意愿——从前未有,往后,也必不会有。”

    说罢,他起身,淡淡道,“军务在身,恕儿先回房了。”

    高大的少将军留下一席话就这么转身离去,剩下司母握着筷子,在桌上几乎坐不住。

    身后的丫鬟上前来搀扶,司母一手扶着丫鬟,一手撑着桌边,这才起得来身。

    她想了许久,方心有余悸道,“红缨,你可还记得这几日同我说起长公主的……都有谁?”

    丫鬟跟在她身边多年,蓦地便明白了她的意思,想了想回话道,“并州御史家的夫人……吏部侍郎的meimei,与工部几位大人的nV眷,那日都曾在席上提到过东g0ng之事……”

    司母身子又一晃,闭上眼睛绝望地摇头,“造孽!我真是在深闺待得糊涂了,这些人背后……分明都是那位的亲信!”

    司母一手握拳锤了锤x口,悔不当初,“难怪季良要同我不郁……换作老爷知晓此事,我还哪有什么颜面可言了?!”

    说罢,想想若与东g0ng起了嫌隙的后果,也再无心思用膳,摆了摆手狠心吩咐道,“明日起府上闭门谢客,若有人求见,一律说我病了。把那些别有用心,差点把咱们府上往Si路里b的那些人都给我挡在门外!”

    g0ng里g0ng外不过一墙之隔,里头的话传出来难,但外头的话却没有一句传不进去的。

    姚猗自去岁治水事后,还是第一回接到父皇传召。

    大昭的御宁殿上坐着的是代太子,真正的陛下,却在华堂g0ng已独居十数年。

    陛下无妃妾,后g0ng只长公主生母、皇后于氏一人。

    皇后居奉羽g0ng,与陛下鲜少见面。

    过了三月,京城日头颇毒起来,天光好得山sE花sE都明YAn,长公主一行在华堂g0ng廊下止步,年逾不惑的陛下内侍无声朝她行礼,姚猗对父皇身边仅剩的这位哑公公十分尊敬,亦颔首回礼。

    老太监b了个手势,示意长公主稍待,她会意轻声道,“劳烦公公通传,孤在此等候。”

    老太监转身入殿,她看着廊下摆得一长排的书画,与雕刻得栩栩如生的近百只小兔子,大小错落着,从檐廊尽头一直铺到院中。

    殿中似乎隐约还有雕刻的声音,她收回视线,无数次站在这里,还是不免觉得好笑。

    明明叫着“华堂g0ng”这样阖g0ng最富丽的名儿,谁又知道整座g0ng宇早已堆满了书画木刻,早没有一件像样的玉器宝物了呢。

    他恨着这皇朝。

    一并恨着自己的妻nV。

    廊下微风过,长公主缓缓闭上眼,尽管不愿回想,上一回来这儿的心境却还是历历在目。

    去岁那场将近三个月的大雨,差一点就伤了大昭的元气,浔江大坝坍塌,十二城沦陷于洪涝之中,全大昭的通行要塞一度瘫痪。

    正值春收再播种时节,庄稼运与收皆不能,涝灾带来的紧接着是饥荒。

    上游大坝坍塌,十二城的村落房屋,越下游的越如同摞在一起的纸一般,每日成叠成叠地坍塌。

    偏偏这大雨倾盆,如同nV儿家的泪水,丝毫没有要鸣金收兵的意思。

    她那时整整四五日没有合眼,全大昭各地的折子雪花一样飘进g0ng里,百姓对着她哭生哭Si,大臣们却纷纷开始哭穷,她看着那些姑母手下的蛀虫堂而皇之地跟她周旋演戏、发国难财,却苦于朝堂中可用的得力g将寥寥,灾情一拖再拖,百姓民不聊生。

    她恨到差点咬碎一口银牙,却始终无法——

    如何决断?理智告诉她最好的法子是弃了整个十二城下游,可无数的百姓去哪儿?

    归于上游重建家园?大昭近些年人口繁盛,上游的百姓早已习惯了原先的生活,地、产就摆在那儿,统共那么多,都是有限的,骤然从占着完完整整的一份儿被迫割给旁人一半,原住民如何不生怨言?!

    怎么都不对。

    她若是个狠心合格的君王,就该只下令弃城,百姓的安置算什么大事?人人有脚,能活得下去活就是了,活不下去的也多是些老弱病残——

    就当替大昭洗牌,也无不可。

    总归圣旨一下,字里行间提及妥善安置百姓,面上的功夫做足了,底下人若有办事不利的,她远在皇城又管不着,不论史书工笔还是天下悠悠众口,都怎么也责怪不到她姚猗头上来。

    可她过不去自己这道坎儿。

    都说执政者须Ai民如子,如今那些“应该”被牺牲放弃的,也俱是大昭的子民,是供奉皇室,供奉她的子民。

    天灾,百姓何其无辜?

    也就是那一日,执政多年的公主终于走投无路,来到华堂g0ng祈求面圣,连她自己也说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