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八章 清明雨 (第1/2页)
从地牢中出来,封珩看了眼天色,明明挂着太阳,地上也蒸腾未消,他却恍若有所觉,让人取了油纸伞。 “清明……”他没让人跟,一个人又缓步走向了皇陵。 人们对先帝的敬畏之心依然不减,一夜之间竟是把那坍塌的陵墓又恢复了原样。 天还未亮时皇上带着人来举行祭祖之事已经过了,现在还有不少停留祭拜的散客。 “王爷!听皇上说您身体抱恙,可有好转?” “王爷,可是来看看先帝的?” “王爷……” 见他独自前来,也听闻王爷平易近人,人们便大着胆子关心起封珩来。 封珩一一回以微笑:“天要落雨,诸位若是没带伞的,就快紧着回去罢。” 人们下意识看了眼天上的太阳,这皇陵也还围着一圈火,不由擦了擦脑门的汗,还是给王爷面子道,“多谢王爷提醒。” 他那张脸无害又吸引人,实在可信度太高,再怎么不信,一部分人也是赶着离开了。 封珩摇头微叹,“真要这么下去,‘玉王’可定是功高盖主,垂名青史了。” 他听见一声撑开伞的声音。心有所感,自己也把伞打开,将将举过头顶,就见乌云已经遮挡太阳,投下阴影。 随着人们反应过来,陆陆续续撑开伞,绵绵细雨也便落下了。 “萧先生,出场可不必如此,大费周章。”萧遥站在他身旁,若不是他撑伞的声音被捕捉,封珩也得惊诧一下。 萧遥在人群中一向无声无息,大隐于市。他清笑了一声,“准你玉王爷凤凰展翅,就不准萧某踩着落雨的点儿来了?” 封珩还以为这雨是萧遥弄的,不过他抬眼看见了云层中略过的龙影,便心下了然。 被萧先生打趣,封珩也只能悻悻地摇头,“这赶鸭子上架,长虫画几只脚也能称龙,乌鸡飞上枝头也能当凤凰,‘玉王爷’,谁都可以是。” “呵呵……你就没想过,当年自己为何给‘封珩’封号‘钰’?” 封珩顿住了脚步,与萧遥一同在碑前站定了。他怎么会没想过,不过一触即“玉先生”,便又被忽略了。 风立春因生在立春那天,得此名。他懒于此事,后来入风家的子嗣,便按出生前后把节气名顺下了。 封珩不一样。他见着与自己极其相似的孩子,心中自然便浮现灵魂的另一半——“玉”。可这美玉无法触及。是为“封珩”。几乎像是执念,他想用“玉”名,却始终回避,只围绕着它,若即若离。 “兜兜转转,又何尝不是一个‘缘’字。你们凤凰啊,就算天柱折、地维绝,与自己半身的缘分也断不了。” “萧先生的意思是,丹玉没死?” “死了,也没死。就像你是丹尔,亦非是他。你们,都是凤凰的延续。”封珩听明白了,丹玉也将涅盘重生。至于下一个延续,恐怕……十之十是还在他府里的那颗蛋。 萧遥从袖中拿出了竹笔,递给封珩,“丹玉死无尸身,他一直后悔没能与丹尔同死在血枫山,如今的话……” 萧遥没有说完,封珩已经会意,举笔在殷始皇的碑文上改写:风眠与丹玉同葬于此。 他归还了笔,“反正我这墓也是空的,不介意再挂一个空户。” 似是默了几息,萧遥不知从何处又摸出几片血红的枫叶,和一坛酒。封珩看着他将枫叶放于碑前,拍开坛封,酒液淋于枫叶上,仿佛冲刷了血色,那枫叶不再散发摄人的气息。 “今日清明,萧遥在此,敬友人,丹尔、丹玉,也敬大殷始皇,风眠。” 鼻尖萦绕的酒香有些熟悉。 “是万年春。”萧遥解答到。江湖上寻万年春的人多,百香楼借着噱头敲打些不识货的客人是足够了。 “血枫山已经凋了,这是丹玉埋的酒未取走,萧某便代劳了。”半坛酒自然是没倒完,还剩了几斗,萧遥直接塞进了封珩怀里,他闭着眼,封珩却觉得他眼中含笑,“当年丹尔丹玉约定了一万年,丹尔却未能如期而归,丹玉便一直没有打开过。 “他也因此不知,埋在另一边的酒早被某只贪杯的凤王喝完了。喝了又添新酒埋回去。年年是新酒,是为‘春’。若是求‘万年’,便是丹玉这一坛。” 丹玉就如同这坛酒,在凤凰分离时,他的时间便停滞,不曾注新酒。或许也是……等不回丹尔,他无心再添罢。 封珩看着怀中的酒坛,他只想着要先练练自己的酒量了。 二人在墓碑前静默良久,熙熙攘攘的人从身旁走过,像是谁也注意不到他们,却又自然地空出位置,不会与人相撞。 “下次有缘,萧某请你吃茶。” 封珩侧目,青衫的先生举着伞已经渐行渐远,看着他周身气息与细雨相融,似是身影消融,一眨眼,便不见了。 他微哂,萧先生与玉先生的背影属实不同的,他记忆中的玉先生消失后,出现空缺,大部分的“玉先生”都被“萧先生”补足,想必如此,萧先生才不能在他忆起前见他吧。 不然被他发觉不同,谎言便不攻自破了。 “丹尔想让丹玉忘了他,丹玉想让你忘了他,如今萧某,算是仁义尽至了……”他回想着萧遥的话,抱着酒坛,慢慢悠悠打道回府。 纤细柔和的雨,将一切润得朦胧,京城中燃烧的凤凰火,也无声无息地在雨中消下了。地上再无血线,也无灰烬,一切都恢复如初。 恍若那千回百转、瞬息万变的昨日是一场不太美好的幻梦,京城百姓已经醒来,又回到了他们的生活。 对他们来说,不过是多看几场砍头的热闹,朝堂有了摄政王,京城有了新知府……皇上没有变,生活就没有变。 一场雨,已经将所有的血泪与气焰都冲刷尽了。 但对一小部分人来说,却是家道中落,妻离子散…… 孟竹钦被人送进了求阙府,沐浴、更衣,他像个任人摆布的人偶,端正地被摆在一架古琴前。 他的人生常年灰暗,却突然被一簇凤凰展翅般的火焰点亮了。 “封珩……”他跟着教他的人,摸索着每一根琴弦,却是心不在焉,心中想着那团火焰。 “孟公子,要叫‘王爷’的。”扶着他的姑娘发出轻灵的笑声,“孟公子真是有天赋,这琴学好了,可让孟公子,多取悦取悦王爷啊。” 孟竹钦避开被碰的手指,蒙着新布的脸向女子的方向微侧,“姑娘声音听着耳熟……”他目不能视,听觉倒是越发敏感。 “奴婢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