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宫_178,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178,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 (第2/2页)

走,又回过头,不知为何心中忽然十分怅然:“阿娘……”

    瑞香微笑着坐在榻上看他,不知怎么想起十几年来许多事,自己也五味杂陈,只是笑着催促:“去吧,去吧。”

    嘉华点点头,屈膝又行了个礼:“我明天再来寻您说话。”

    且不说万钧收了香囊,见到嘉华是何等情态,如何温柔,只说宫中筹备七夕才刚出了章程,在行宫的大公主就发动了。当时正是半夜,大公主一直生到天亮,驸马在殿外团团乱转,帝后二人也在宫内着急。

    好在还算顺利,天光大亮时皇帝也没去前面,终于等到公主生下一子的好消息,当场赐名崔华阳。

    崔润:……

    虽然这个孩子不从崔家的字辈,也不是父祖起的名字,可是谁又能说他不是生下来就光辉灿烂呢?

    帝后喜获首个孙辈,还是大公主所出,一时间贺喜之人再度盈门,就连淑妃领着四个才人来向皇后禀报七夕安排时,也先贺喜:“可惜还在月子里,见不到万岁新得的小外孙,长宁公主果然是个有福的。”

    皇后这处也是喜气洋洋,人人都因皇帝那日一时高兴得了赏钱不说,近日迎来送往,也多是欢喜不尽的命妇,收了不少礼后上下都肥的很。

    瑞香笑着叫人上茶点,又安排淑妃坐下:“又不是没有道过喜,怎么还这么郑重其事的?”

    淑妃有了孩子后,重心全转移到了孩子身上——他也确实没法往皇帝身上使劲,不过好在景棠身体强健,胳膊腿都很有劲,一天一个样,他也接受了自己前半辈子差不多靠男人,后半辈子靠儿子的事,日子过得满足,琐碎,又充实。何况这些年来,他人缘一直不错,也取信于皇后,如今暂时充任这令人头大的协理六宫的位子,除了忙累点,并不觉得哪里不满,对皇后也还是当初一样,欣赏对方多年不变的容颜,又乐于不去想太复杂的事。

    四个才人方才也同声贺喜,他们倒是真的没有资格在前几天登门道贺,除了每五日见皇后一面,但也没有说话的资格之外,便没有什么再到这里来的机会,此时便垂目谨慎温驯地听着淑妃和皇后就着公主,孩子,展望一番未来,闲聊寒暄。

    话题告一段落后,淑妃笑盈盈取出一张单子,叫身旁宫人递给皇后的女官:“七夕是圣人要大办的,原是为了万岁,我们也沾一沾光热闹一番。如今章程已经拟出来了,日子也近了,万岁看看,若是无事,我便该赶着筹备起来了。”

    瑞香便伸手接了单子细看。

    七夕不是宫中有定规的大节庆,因此反而自在些。淑妃安排所有人那日往湖心去,可以泛舟,放灯,观水,也可以赏月,拜月,坐着吃点心欣赏歌舞百戏,以至于吟诗作赋投壶酒令不一而足,可以说是样样都准备起来了,地方选得也好。

    湖上有水榭高台,早早备下挡风的帘幕屏风,在里头也不怎么妨碍赏景,内外畅通地玩乐,皇后身子不便,但还是可以玩玩投壶等酒令游戏,便是一起玩藏钩也是热闹的。据这么多年相处下来淑妃所见,皇后虽然不擅骑射弓马也不喜欢,可无疑是个真正宽和,也爱看旁人欢笑嬉戏的人,不能亲自玩,看着也是好的,于是便将场面做得加倍热闹,还到贵妃宫里把他那边两个才人都要了过来打下手。

    果然,瑞香看了,便觉得很好,含笑赞许道:“你一向是喜欢热闹的,这种热闹,也唯有你安排得最有趣,到那日我必设几个最好的彩头,看看谁能凭本事拿到手里。”

    淑妃就笑:“万岁定然知道臣妾最好赌了,手气也好,再没有不中的,这彩头也是给我准备的,我先谢过了。”

    说着,就要起身行礼,倒是逗得满殿笑声不断。

    瑞香正要说话,外头进来一位仪容肃正,眉头天然微蹙,略带几分文士清癯,年龄约莫四五十的女官,一丝不苟地对众人行了礼,又对皇后禀报:“万岁,长生殿传旨,刘国公怕要不好了,圣人要去探视,请您准备好东西。”

    殿内欢乐的气氛立时一落。四个才人都不算熟悉京中勋贵,自然也不知道留国公何人,皇帝又为何要去探望,皇后要准备什么,便不由竖起耳朵,悄悄抬眼看向上头。

    却见皇后神情立刻沉了下来,眉宇间多了几分沉思之色,又有些担忧,挥了挥手,那女官便立刻到一旁大案上,自然有人上前铺纸磨墨。淑妃意欲起身告退,皇后摇了摇头:“不必了,这等事你有什么不能听?我月份大了,你来一趟也不容易,事儿定下了再走。”

    于是皇后便当场拟了一份礼单,小宫人口齿清晰念了一遍,再做一番增删,皇后终于点了头:“再派个人去问问,国公夫人何时方便,叫她进宫一趟。留国公的爵位已经四五代,他们家人口多,世子未立,到底是怎么个章程……”

    皇后的话并没有说完,出神片刻,接下来便道:“还有,陛下要去国公府探视,这是留国公的福气,君臣一场,自然有些话该说的。只是还有谁跟去呢?是现在就去吗?前头议事的相公可散了没有?看时节怕是回去官署也只能对付两顿,要是还没有散,就从这边赐膳吧。简单点,别太兴师动众。陛下看过了留国公,未必就不议事了,赶紧填饱肚子才是要紧。岭南进贡的柑橘柚子,切好剥好拿去,让他们也尝个新鲜。相公们年纪都大了,耐不得热,记得放冰,焚香。御前奏对不轻松,他们也不能做主去歇着,送点消暑汤……”

    如此种种吩咐了一遍,光是去传话的就足足有三个宫人,皇后安排了给前朝相公们赐膳,几乎样样周全,又给皇帝带了几句话,安慰之余,也说清楚了自己的安排,便打发他们带着赏赐的单子赶紧去。

    回头来,还要继续和淑妃商量七夕的事。留国公的事终究在前朝,后宫的日子该怎么过还是怎么过。淑妃常来常往,倒也习惯这些突如其来的变化,想了想就继续说自己的事。这些年,虽然贵妃协理,贤妃有时候也帮衬一二,可皇后的权柄从未真正下移,事涉前朝,联络关怀重臣,召见命妇,团结宗室等事,从来是皇后作为。其实在内宫,皇后也从来是洞明烛照的那个人。

    无为而治,大概说的就是他吧。

    方才那一连串安排,已经足够四个才人茫然不知所云又深深觉得皇后娴熟且镇定,此时再见皇后对淑妃提起的事事都熟悉,件件都说得明白,便不由觉得更厉害。

    诸如何等器物是何处收着,哪年哪月曾经用过,因何是这个地方收着,做什么样的点心大概需要馅料多少,面粉多少,糖多少,折莲花灯,一千朵该支领多少彩纸,等等,都是淑妃开个头,皇后便全然知道,有些淑妃不熟的,他还能一一指出来。

    虽说四人在家也常见母亲管家理事,同样得心应手,可宫里情形显然不同,皇后果然是做了十五年的皇后。原本就对皇后有诸多夸张印象,不切实际的猜想的众人,顿时把他看得更完美。于是心中也就更加好奇,所以皇帝喜欢的,便是这种端庄贤淑,大家出身,做事干净利落,周全详尽,处处完美的人么?

    那可真的是太难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