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77,东山难恋山中相,梅子枝头正着酸 (第2/3页)
福华几乎是瑞香看着长大,能嫁到万家是几方都满意的好事,有机会如此安排也不错。 瑞香沉吟片刻:“家中适龄的孩子,倒也不是没有好的,我看还是都看看。福华不似嘉华,厉害不在面上,驸马性子得合适,她的意思也很要紧。” 福华秉性柔善,做事虽有章法,可却不露锋芒,不大像皇帝,倒是妙音有一次说觉得像瑞香。她自然能过好日子,公主也从来不是靠着夫家,但说到底,自己养大的孩子,最好是夫妻感情和睦,相处起来才好。要求高了,自然怎么都觉得不大放心。 给嘉华cao心惯了,瑞香到福华身上,还是免不了瞻前顾后。 皇帝提出这个建议,也不是非要如此安排,更放心瑞香行事,便抛开了这个话题,转而道:“熙华快生了,你也怀着孩子,不好过去亲自照看,到时也不要逞强。” 瑞香轻笑:“我就是想,也不敢。她生孩子已经辛苦,还叫她担忧我,到时候两个人一里一外,岂不都担惊受怕?好歹是在行宫里,自己眼前,我已经把身旁照顾过我生产的女官宫人都拨过去一部分,有消息立刻传过来,也免得提心吊胆。不过……头一胎总是艰难些,到时候你也别太着急……” 说着,他抬手拍拍皇帝搂着自己的那条手臂。两人提及女儿生产这一关,颇有同舟共济,互相安慰的意思。皇帝后宫里的人,生育的时候年纪大的居多,就说瑞香当年,也是二十过后才第一次怀胎,生产就一直算是顺遂。因此,他心里已经很相信,太早结婚生育并不算好事,只是世情如此,推迟也不能太迟。 好在熙华也是二十岁出嫁,皇帝心里还是比较有底的。他不愿意将不祥的可能说出来,倒是又转回去:“福华还是多留两年。” 受君怀孕不易,嘉华的婚事推迟他还怕已经情窦初开的嘉华不答应,福华是公主,倒也无妨。现在十一,先看几年人选,然后订婚,过个一两年完婚,这很合理。 瑞香并不反驳,只是道:“那就该照熙华的例子,年纪差不多的时候,先册封了定名分。” 皇帝是个走一步看十步甚至一百步的性子,早定好了给福华的封号:“她出生的时候体弱,别的都没有寿字好,封号就是昌寿,食邑比熙华,嘉华低一等罢了——下头几个也从她开始,打个样。” 偏爱无需掩饰,皇女自然都是公主,可是嫡庶之间还是要区分开来。自然,福华与皇后亲近,来日内宫贴补恩宠,便无需遵循这点分别。皇帝出生就是天潢贵胄,宗室里的这些事看都看了无数,自然知道公主宗君无论出身如何,最后还是要看与宫中的关系,当权者是否看重,否则嫡又如何,庶又如何,虽然是金枝玉叶,难道不会跌入泥淖? 宫里有人,有恩宠在身,就是长盛不衰。 庶出子女中,瑞香和福华情分最厚,食邑低了只是明面,平日的分赏,日常的荣耀,作为目前唯二公主的身份,实际上也不差什么。 皇帝现在其实很有责任感。他父亲和兄长当道的时候,虽然很是充实了一些乱七八糟的礼制,但诸王公主宗君,甚或太子的礼制却一塌糊涂,他就想着自己先立起来规矩,公主宗君婚事以熙华的为范本增删,更改细节,待遇上则以熙华,福华作为两个范本,该有的总会有,彼此间明面上绝不会差太多。 日后子孙后代,也就有了参照,某种意义上,也算是给景历一个依从之法。 皇帝事无巨细,瑞香也并无意见:“这也好,生在天家富贵已极,长宁,安乐,昌寿,便是最好,却也不是你我做父母能左右的事。” 两人说了一会长大的儿女事,又说起肚子里这个,瑞香已经放平了心态:“只要胎像稳固,生的顺利就好,是不是女儿……看运气吧。有了熙华和福华,也不能说不知足。” 亲生的自然不一样,可这两个旁人生的,却也是看着长大,瑞香都是很喜欢,很欣赏的。 皇帝却是知道这可能就是最后一次机会,不由盯着薄被下瑞香隆起的腹部看,试图以目光传达对小女儿的期盼,过了片刻又忍不住:“你面朝我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要不要翻个身?” 月份大了,翻身也不方便,怎么都笨重,但无论如何仰躺是不要想了,两人头并头睡着,瑞香总是习惯面对他,皇帝看着却觉得难受,总是试图让他动动。瑞香也不反驳,捧着肚皮,被他推着,翻了个身,忍不住轻轻呻吟一声:“这还不算太大的肚子,到这时候也干什么都不方便了。” 皇帝并非那不清楚怀胎历程的普通男人,闻言也跟着蹙眉,保证:“真的是最后一个了。” 夏天夜里,因为瑞香有孕,门窗也是不能漏风的,瑞香怕热,皇帝又体热,只好和他保持点距离,盯着他的后背却不能抱上去,皇帝颇觉百无聊赖,想了想,干脆坐起来,从床头拿过一把扇子,给自己和瑞香扇风,望着他的后背,继续说些闲话——朝堂上的事,于帝后二人而言,不重要的也算闲话。瑞香听得懂,但有他在身边以平静的絮絮的语气说什么,也忍不住慢慢睡去。 皇帝看着他睡着时格外安静平和的模样,忍不住伸手蹭了蹭他的脸,又往下摸后颈。瑞香头发好,睡觉时喜欢全部都挽起来免得被压到头发,或者第二天早上起来不复顺滑,此时此刻后颈脱落的发丝便在床头一盏宫灯温柔的光晕下显得黝黑明亮,越发衬得他像个玉人,因为宁静安稳的这种气息,本来不怎么困的皇帝也打消了继续看下去的念头,放下扇子躺好。 嘉华逃走后又经过一次无甚新意的六宫请安,皇帝比较正式地派李元振到瑞香宫中,邀他出去散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