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二十一、大疫(剧情)  (第1/1页)
    城内一富商的旧宅被军士拿来作了伤兵所。华丽的宅子里,一片哀嚎与凄风苦雨。    明烈遮着脸,军医用厚棉布包着手,将一个伤者腿上敷着的布料解开来给他看。    溃烂的皮肤露出来,半条小腿都是烂红色的一片,夹着黄褐色的腐rou,崎岖的烂rou上蓄着黄色的液体,散发着一种腐臭味。    老军医道:“这是第三日,还算控制住了。那边有一位,在手腕上,皮肤薄,第二日已经见到白骨了。”    用浸了药的布将腿盖上,跟着的年轻军医道:“给他再上些膏剂。”    年轻军医从药箱里拿出褐色的软膏来,用净布吸净了液体,拿一片扁平的竹片舀出一些软膏,对那伤患道:“你忍着些……”    接着,明烈便听见了那极痛苦的哀嚎,纵使那军医已然是尽力放缓了动作……老军医不愿再看,引着明烈要走。    明烈没动,右手在肩上敲一下,将手悬在那伤者的前额,神色悲戚凝重:“神明会保佑我族的勇士,你会好起来的。”    那伤患疼得快要昏过去,听了明烈所言:“多谢,多谢主帅。”    老年医领着明烈离开伤兵所:“这种疫病,从前闻所未闻。第一日生红疹,会痒痛,第二日皮肤就开始脱落、溃烂,第三、四日便会发高热。发热后三日内,若高热止不下去,即便会昏厥,那便就不好了。”    明烈问道:“到底如何发病,怎样传染的?”    老军医摇头:“回主帅,目前,目前只知道健康人接触到患处就会感染。”    “只有这一种传染的方式吗?”    没人说话。    见这反应,明烈语气有些重:“你们和我说,攻入晖州城时,这疫病便已有了。到现在已有廿日,死了多少人,竟还没弄明白是如何传播的,也没找出应对的法子?”    老军医哑然。    明烈抱臂,又道:“我不罚你们。现在,只需要告诉我,什么时候能有进展?”    一片死寂。    明烈深吸了一口气,正要发作,一个胆大的年轻军医壮着胆子上前来,道:“主帅,小的曾听闻梁国有一神医,乃是梁都仁春堂首座,名为水先生。此人能活死人、rou白骨,或许,他能有办法。”    明烈听了这话,冷笑道:“你倒是会推诿。梁国人能治,你们治不了?那我养着你们做什么!”    周围立即惶恐地跪了一片,方才那胆子大的军医慌道:“主帅,小的不是这个意思……”    一个副官来打圆场:“你这是说的什么话,快滚下去领罚!主帅,几位大夫也都是尽心尽力,没有推诿怠慢的意思啊……”    “哼。”明烈冷道,“几位尽心尽力,也当拿出些实质性的东西来。这里头的人,都是为我十六部出生入死的勇士,你们这般毫无进展……”    “主帅恕罪,主帅恕罪!”为首的老军医知道自己交不了差,今日定要有这么一回,但也吓得直打哆嗦。    明烈道:“梁国那边,我去想办法。诸位,”他扫视一圈,“也要抓紧了。”    军医们皆是冒出一身冷汗:“是,是……”    回到太守府,副官来禀,郑孟筠和白音已迁到东郊山上的寺院里头。    当前,只知这疫病可以通过接触疮口来传播,但大部分人并没有触摸过,生疹的部位也不都在手、颈这种会暴露在外的部位,一定还有其它他们不知的传播方法。    明烈一脑门官司地握着笔,不知要怎样向梁国写这封信…    赵赟会开什么条件?    退出晖州城?停战?割城?称臣纳贡?    把郑孟筠还回去?    想到这,明烈又只捏紧了笔,想,无论如何,总是能谈的……没准不需要那劳什子神医来,这边的军医便能先有解决的法子呢。    信送走了,明烈疲倦地靠在檀木椅上。    有时候不得不承认,他并不擅长理内政,面对这闹了瘟疫而一片混乱的城市,简直是按下葫芦浮起瓢,顾此失彼,不知从何下手……    又想到赵赟。从前那太子就与郑孟筠交往甚密。明烈见过那赵赟几次,发现他总用那种暧昧地眼神看着郑孟筠。郑孟筠倒总一副无知无觉的样子,还反叫明烈别多想。    眼下,主动又落到了梁国人手中……明烈真讨厌这种受制于人的感觉,尤其是扯上郑孟筠时,更是叫人心烦意乱。    此时此刻,他真想抱着郑孟筠好好亲昵一会儿,让那人踏实地在他怀中,哪怕片刻就好,好叫他心安。    翌日,梁都,傍晚。    镜水河上淌了一层洁白柔曼的花瓣,烟雨楼台,有妇人挑着竹篮,撑伞提竹篮卖花。    一匹马蓦地踏破了宁静,箭一般从长街上冲过,马蹄卷起一地散落的花瓣。    太子赵赟方与太子妃用过了晚膳,屏退了下人,与她在御花园的亭台间煮茶。那女子一身丹紫色华丽宫装,簪花丝金钗,侧坐在水边长椅上,颇有些倦意地半倚着栏杆。    两人也不言语,只听见红泥小炉中煮水的声音。    大太监上来,凑在赵赟耳边说话。    赵赟将那沸水冲到紫砂壶里:“呈上来吧。”    靠在栏杆上的女子抬起一双杏眼来看两人,懒得说话,又半阖上眼,只靠在那里听风声。    大太监呈上一只黑檀托盘,一封信正放在上面。赵赟嫌那信从边关一路送来,惹了尘土,挥挥手让那太监取了银刀来拆。    他接过拆出来的信纸,读了两遍,眉头舒展开来,大笑着:“好,好啊!”他将信纸递给太子妃,“来,你也瞧瞧。”    女人仍是倦倦地靠在那,戴着嵌宝戒指的纤手伸出去,接了那张薄纸来,初是扫了几眼,随即又定睛细看,来来回回读了几遍,好似终于有了精神似的坐直了,将那信纸递给太监,对赵赟道:“这是那十六部主帅的亲笔?晖州当真发瘟疫了?”    赵赟笑着:“当真。前些日子,杨逸他们从晖州撤出来时,也与我提了些事,说是安排好了,定教他们止不住这瘟疫。”    太子妃嗤笑:“殿下与妾身说这个做甚?”    赵赟将茶水倒在两只杯中,又注了些水进去,道:“不日他军中还有几人能上战场?到时候,我们反攻至十六部王城也未可知啊。”    “那晖州城中百姓该如何?”太子妃反问道,“十六部这次竟然没有屠城,瘟疫在他军中有,在城中百姓身上便没有了么?”    赵赟笑道:“一座总纳不上贡的小城而已,成大事都不拘小节……”    太子妃闻言,像是听见了什么不得了的昏头话,怔了一下,接着冷静道:“殿下乃是储君,未来将为一国之君,居庙堂之高,更应忧天下人,而非以之为所谓‘小节’。”    赵赟本是心情愉悦的,闻言变了脸色,将茶碗重重放在茶台上,盯着她看半天:“你这几日,与我说话时怎么总是夹枪带棒的。”    女子见自己说不动他,也懒得再与他辩,站起来,朝他福了福身:“妾身失言。妾身一介女流,自然不懂殿下雄韬伟略。今日乏了,回去看看荣儿,再便去歇着了。未来几日,妾身身子不便,殿下若有意,可去寻齐meimei同乐。”    说完,她也不等赵赟反应,福了福身,便快步离开。    长裙飘摇,只留下一阵馨香的风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