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二十、齐国五年动荡序幕,问玉崛起 (第2/2页)
不了了之,王爷还被皇上记恨上了。” 问玉了然,怪不得燕王被皇上猜忌打压至此,睿王死了获利最大的就是燕王,若当时燕王强硬一些,说不得上面坐的就不是当今圣上了。 只是,问玉噙着笑讽道,“宁国公和定国公能是一条心?” 太皇太后老了,宁国公和皇上的关系到底远了好几层,哪里比得过亲娘舅。权利这种东西,纵是亲父子都不容觊觎的。 何听也跟着笑了,“皇上用他俩彼此制衡罢了。” “那李如松呢,恐怕也不是个好相与的吧。若文臣能和皇上一条心,他也不必束手束脚依赖两个外戚。” 问玉都有些同情齐皇了,好好的爹忽然死了,叔叔和他抢皇位,他一个没参过政的小孩被赶鸭子上架,外有拥兵自重的叔叔,内有各怀鬼胎的大臣,这皇位岂是那般好坐。 何听的心逐渐安定下来,问玉果然不是普通的侍妾,说不定是燕王留的什么后手,更加知无不言,“公子说得是,李如松是两朝元老,文臣之首,也是坚定的守旧派,近来皇上却是有改革之意,因此两人也一直是磨檫不断。” “哦?”问玉来了兴趣,“皇上想动什么地方?” “吏治和世家。” 问玉噗呲一声笑了出来,小皇帝还真是天真,手里没钱没权没兵就想啃最硬的两块骨头,怕不是崩掉几颗牙也咬不下一口rou,“太心急了。” 何听长叹一口气,“皇上的想法是没错的,如今大齐官员冗杂,世家横行,尸餐素位者不计其数,清官能吏反而不得重用,国库空虚,民声载道,更加楚国,琅国,胥国虎视眈眈,大齐三面受敌,但兵少将寡,不堪一击。这样的齐国,摇摇欲坠,皇上也是着急啊。” 急又有什么用,大厦将倾也不是一日之寒,“王爷又是怎么回事?” 何听回道,“十年前齐楚玉良关之战折进去无数精兵良将,武将从此青黄不接,再加上朝堂上派系纷立,人人皆有私心,武将的日子越发不好过,王爷在朝堂中汲汲营营也是为了保证边关将士粮草充足。” “昨日户部尚书赵梦舟参王爷结党营私,拥兵自重,私藏甲胄,意图谋反,虽然李相为王爷求情,皇上还是让人把王爷下了狱。” “这赵梦舟是谁的人?” “赵梦舟是宁国公的小女婿,三年前王爷被调回京城,是宁国公的次子吴琚接管了漠北。王爷在漠北深耕十几年,岂是那般好动摇的,所以宁国公打算釜底抽薪,除了王爷,好接手漠北兵权。” 问玉正色道,“先生与我说实话,赵梦舟所参之事有几分属实?" 何听唉声叹气,“拥兵自重纯属莫须有,私藏甲胄是前户部侍郎李瑁中饱私囊造了一批不合格的军甲,王爷发现后为了包庇李瑁将这事瞒了下来,勒令李瑁自己掏钱重新又造了一批合格的,这些不合格的就被王爷藏了起来,如今被赵梦舟捅了出来。结党营私是赵梦舟找到了王爷插手各地军粮军晌的证据,可王爷若不插手,这些东西未必能送到边关去。” 说到此处,何听颇有些忿忿不平,“意图谋反?王爷若真有反意,五年前就反了!” 问玉闭着眼想,呵,真是烂透了,人人只顾着眼前的利益,哪管什么家国百姓,就连皇上,宁肯杀错,也不会放过燕王这么大一个威胁。 “这样啊”,问玉神色不明得轻敲着桌面,“那我送皇上一份大礼。” 第二天,问玉将锦囊交给了何听,老神在在得说道,“王爷深谋远虑,早有计策,咱们按王爷说得办就是。” 何听打开锦囊,反复看了好几遍,还是不确定得问问玉,“公子,这当真是王爷留得?这,这……” 问玉略一挑眉,“怎么了,莫非先生连王爷的字都不认得了?” 何听跟了燕王许多年,自诩也是见过大世面的,仍是被锦囊里的毒计吓得浑身冒冷汗,这搞不好就要兴大狱血流成河啊。 问玉扭头颇为不解得笑着问道,“先生何故犹豫?革故鼎新,方能不破不立。” 直到很多年后,何听仍记得拉开了齐国五年动荡序幕,填进去成千上万条人命的问玉那张干净俊朗的脸,和从始至终的冷漠。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